蔚来ET9:技术旗舰的高光与“不温不火”的现实 问题到底出在哪
去年12月,蔚来把“技术全家桶”一次性倒进ET9:900V、线控转向、神玑芯片、后排行政屏、5分钟补能255km……首发版999辆一夜之间售罄,舆论一片“蔚来终于有旗舰了”。可大半年过去,这台被李斌称为“这个时代最好的车”的行政纯电旗舰,却没能复制“问界M9式”的破圈热销:首月交付835台,随后每月七八百辆徘徊,6月新势力销量榜蔚来整体仅排第五。
没有爆款光环,也没有铺天盖地争议,ET9就这样“温吞”地存在于80万级高端市场。是产品不行?还是市场不买账?今天不堆参数,只拆“体感”——看看这辆技术旗舰的高光背后,到底卡在哪。
定位:对手不是国产友商,而是“S级情结” ET9从亮相就喊出口号:对标奔驰S、宝马7系、奥迪A8。逻辑很清晰——BBA的D级轿车新能源转型迟缓,蔚来想用“电动+智能”撬一块行政接待、高净值家庭的蛋糕。但现实是:买S级的人,买的不仅是车,还是“三叉星徽”背后的百年豪门叙事。行政场景里,车门上那一枚立标,往往比“5分钟补能”更有社交货币价值。ET9固然有后排腿托、冰箱、大沙发,可“蔚来”俩字在商务接待场合仍缺“身份压舱石”。一句话:技术赢了,情结输了。
价格:80万不是原罪,“缺乏参照”才是 ET9整车价78.8万元,首发版81.8万元,电池租用66万元。贵吗?确实贵,但行政旗舰本就“贵”字当头,S级、7系高配也这个区间。问题在于:M9、U8同级国产豪车,靠“家用”“越野”场景,可以把高价拆解为“六座大空间”“原地掉头”等具象卖点;ET9的“行政轿车”属性却天生抽象,空间没比ET7大太多,舒适配置又常被“立标情结”对冲。于是消费者陷入“参照系真空”。既找不到“Must Have”的功能,也找不到“不买就亏”的情绪。没有锚点,就只剩“贵”的体感。
场景:技术很满,故事很空 ET9的技术堆料毋庸置疑:神玑芯片、SkyOS天枢、线控转向、主动悬架、后排行政屏……但行政轿车最讲究“场景故事”——接待客户时,车门一开,立标+星空顶=面子;家庭出游时,六座+零重力=里子;自己驾驶时,3秒级零百+空气悬=爽点。 ET9把“面子”做成电动门+腿托,把“里子”做成两块14.5英寸屏,把“爽点”做成5分钟补能,看似全都有,却缺一条“主线剧情”把碎片化功能串成“非买不可”。结果就是:技术清单很长,用户记忆点很短。
节奏:上市即交付,却撞上“补贴断档” ET9今年3月开启交付,恰逢地方以旧换新补贴“池子见底”,多地政策暂停,高端新能源车消费热情短期降温。同时,蔚来主品牌30万以上车型太久没换代,ES6、ET5等“销量基盘”进入产品末期,门店客流靠ET9独木难支。行政旗舰本就“低频高客单”,需要大量试驾、体验、比对,可展厅里同时摆着“老款ES6优惠5万”和“新款ET9无优惠”,客流自然而然被分流。
口碑:首发售罄,却难“破圈裂变” 999辆首发版一夜售罄,曾让蔚来内部“松了一口气”,但随后每月交付维持在七八百辆,既无大幅增长,也无明显下跌——说明订单池“很稳,也很小”。行政轿车天生“低裂变”:买家多为高净值人群,购车决策私密,社交分享意愿低;加上ET9外观低调,没有U8“原地掉头”那种街头话题,也难形成“自来水”传播。于是出现“销量不崩也不爆”的奇特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