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8万 把“跨城焦虑”甩给对手 江豚E7的算盘不止续航那么简单

2025年9月22日 汽车资讯 35 阅读

9月19日,奇瑞商用车把江豚E7跨城无忧版直接开到刘师傅家门口,报价9.48万,续航官宣400+,还附赠一句狠话:来回广深不用充。现场有人嘀咕:真的假的?我替刘师傅试了一圈,发现这车卖的根本不是公里数,而是一句“别怕,有电”。

 

一、把“续航”翻译成“胆子”

 

跑过城际的人都知道,导航显示380公里,心里得按500公里留余量——空调、塞车、卸货开空调睡觉,每一秒都在烧钱。江豚E7把电池顶到62.98kWh,实测硬跑420公里,表显还掉得线性,不玩“虚标惊喜”。更狠的是2C超充:服务区撒泡尿的工夫,30%到80%,20分钟搞定。换句话说,过去司机接佛山到温州的货,得先算沿途几个充电桩、几个在维修、几个被油车霸占;现在只需算“一单赚多少钱”,至于电,那是车该操心的事。续航从“技术参数”变成“胆子”,订单半径瞬间扩大一倍,这就是最隐形的加价,时间溢价。

二、把“价格”翻译成“门槛”

 

9.48万是什么概念?同电量竞品普遍还在12万区间晃悠,仅电池成本就差出两万多。奇瑞直接掀桌子:我不靠电池赚钱,我靠规模赚钱。江豚系列上半年卖了1.7万台,电池采购价早就摊成“批发价”,再把电机、电控打包进自家供应链,硬生生把BOM成本拽下10%。于是出现魔幻一幕:别人降价是“让利”,奇瑞降价是“让门槛”,把跨城运力从“老板才能买得起”变成“个体司机也能上车”。当购车门槛低于心理账户,新能源货车才真正走进“大众市场”,而不是“政策市场”。

 

三、把“货车”翻译成“工作室”

 

过去货车是生产工具,司机是“车轮上的打工仔”;江豚E7却试图让车变成“移动工作室”。货厢方方正正,2.5米轴距塞下7.8m³空间,两块标准托盘并排躺平,尾门90°、180°、270°三档悬停,一个人卸货不找帮手。驾驶舱更离谱,液晶仪表+悬浮屏,支持手机无线映射,座椅放平就是1米9单人床,午休把货厢门一关,空调一开,比旅馆干净。别小看这张床,它让司机愿意跑远单:过去怕熬夜、怕住宿费,现在“睡在车里”成了选项,运营成本再砍一刀。车从“拉货机器”升级为“赚钱生态”,司机的归属感上来了,品牌忠诚度也就上来了。

四、把“保值”翻译成“循环”

 

新能源货车最怕什么?三年后电池衰减,车价腰斩。奇瑞给出两条狠政策:一是电池8年/60万公里超长质保,二是官方回收残值兜底。翻译成人话:你只管跑,残值我托底。过去司机算账只敢算“头三年”,因为第四年车价像跳水;现在有人托底,整个生命周期被拉长到“八年抗战”,均摊成本更低。更妙的是,官方回收的车整备后流入二手市场,价格透明,形成“新车—二手车—电池银行”闭环,品牌自己当“做市商”。保值率高了,金融公司愿意给更低利率,购车门槛再降一环,雪球越滚越大。

所以,江豚E7跨城无忧版卖的是啥?表面是9.48万、400公里、20分钟快充,里子却是三张通行证:一是“胆子通行证”,让司机敢接过去不敢接的远单;二是“身份通行证”,让个体司机低价拥有“车主”身份,摆脱租车打工;三是“生命周期通行证”,让车从“耗材”变“资产”,跑八年仍有人接盘。三重魔法叠加,才是奇瑞敢在苏州喊出口号“跨城无忧”的底气。9.48万买一辆车,更买一句“别怕,有电”,在新能源物流车仍被“续航焦虑”支配的年代,这句承诺,比任何广告都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