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S9汽车制造从智舱到驾驶辅助、从舒适到安全 把“全维度做强大”

2025年10月2日 汽车资讯 37 阅读

“全维度强大”是新车上市出现频率最高的玄学词之一:好像说了一切,又好像什么都没说。直到把向往S9开上早高峰、跑一趟夜高速、再让后排娃折腾半小时,我才给这个词找到通俗翻译——它能在你意识到的和没意识到的所有场景里,提前一步把问题摁住。智舱不刷存在感、驾驶辅助不抢方向盘、舒适不玩“沙发厚度”的数字游戏、安全不等碰撞发生才表忠心。强大不是堆料,是让技术退到体验后面,让用车回归生活本身。

 

一、智舱:屏幕可以大,但“消失”才是高级

 

一坐进S9,最吸睛的是横贯中控的3K悬浮屏,可真正让人放下手机的,是它“不做信息轰炸”的克制。车机首页永远只有四张卡片:导航、音乐、能耗、天气,其余应用被收进“零级菜单”。语音助手“小南”采用本地化唤醒,离线也能识别,好处是“有问即答”——一句“我饿了”先推湘菜馆而非连锁快餐,因为它记得你曾连续三次在湘菜馆打卡。更暗爽的是“轻声模式”:副驾凌晨跟车机说“音量小点”,系统只把主驾头枕音响降到10%,后排鼾声依旧。智舱强大之处,在于把“大屏炫技”做成“无感陪伴”,让你几乎想不起掏出手机。

二、驾驶辅助:不抢戏,却在紧要处“拉你一把”

 

S9标配的NOA高阶辅助,硬件是行业熟悉的“视觉+毫米波+高精地图”,算法差异在细节:横向变道时,系统会预留30厘米安全边,避免邻道大货突然摇晃造成的“心理压迫”;隧道口光线骤变,摄像头曝光补偿在100毫秒内完成,防止“致盲”导致的误刹车。最讨喜的是“疲劳梯度”——摄像头监测到眨眼频率变慢,先吹冷风、再放大音乐节拍,最后才振动方向盘,阶梯式唤醒比“哔哔”警报温柔得多。高速夜晚实测,60公里弯道系统维持100km/h匀速,侧向加速度被控制在0.2g,车内水杯仅起轻微涟漪。辅助驾驶不抢方向盘,却在紧要处“扶一把”,让驾驶者保持“掌控感”,这正是人机共驾的“边界美学”。

 

三、舒适:不拿“零重力”当噱头,把舒服藏在“配平”里

 

后排是S9的彩蛋。三座版本中间靠背放倒后形成“老板扶手”,内置50W无线充和伸缩小桌板,但真正的黑科技是“三段式配平气压垫”:腰托、座垫、腿托可分别充气,系统根据乘员体重自动分配气压,避免“腰被顶得太硬、腿却悬空”。行驶中,空气弹簧把高频细碎振动过滤成“大船起伏”,CDC阻尼器在50毫秒内调整软硬,配合主动降噪,车内最低38分贝,相当于深夜卧室。更讨喜的是“儿童模式”,安全座椅ISOFIX接口带感应锁,咔哒一声自动收紧,中控屏实时显示座椅温度,防止“冬天冰、夏天烫”。舒适不是零重力一张“大沙发”,而是让不同身高、年龄、场景的人都能调到“刚刚好”。

四、安全:不等到撞车才“表忠心”,把风险提前“剪掉”

 

S9的“全维安全”分三层:第一层是“预见”——高精地图提前500米识别大曲率匝道,系统主动提示降速;第二层是“避让”——AEB可在120km/h对静止目标刹停,夜间识别行人距离达150米;第三层是“兜底”——车身2000MPa热成型钢占比18%,标配10气囊,其中前排中间气囊防止司机副驾“互撞”。最特别的是“灯光避让”:夜间会车,矩阵大灯自动遮蔽对向车辆区域,同时保持本车道照明,既礼貌又实用。安全不是“硬碰硬”的噱头,而是把风险提前“剪掉”:不让碰撞发生,比碰撞后“硬抗”更高级。

 

回到最初的问题:什么是全维度强大?答案藏在“刚刚好”四个字——屏幕够大,但不挡视线;辅助够用,却不喧宾夺主;沙发够软,却不忘支撑;安全够硬,却先学会避让。向往S9用一次早高峰、一趟夜路、一段亲子路,把技术翻译成体感,把“全维”做成“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