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万辆背后 上汽悄悄把“油门”踩进了新的赛道

2025年10月9日 汽车资讯 20 阅读

月前,上汽还在被“合资退潮”“新能源迟到”的质疑包围。如今,单月同比增幅领先行业均值近一倍,故事显然不只是“反弹”这么简单。数字不会说谎,却常常只说了一半真相——另一半藏在战略转向的褶皱里。

 

合资板块:从“利润奶牛”到“护城河”

 

途观L、凯迪拉克CT5的终端折扣收窄了2~3个点,经销商却愿意进货——上汽大众、通用通过“砍低配、推高配”把主销车型均价抬高1.1万元,用利润换口碑,守住渠道现金流。四成增量里,合资仍贡献六成,但角色已从“印钞机”变成“稳住基盘”,为自主品牌赢得时间窗。

自主燃油:别人收缩,它做“细分市场钉子户”

 

荣威RX5换代后砍掉1.5T低功率,只卖2.0T+9AT,月销却稳在8000辆;MG7把无框车门压到12万级,收割了一批“颜值党”。逻辑不复杂:合资让出的10—15万价格带,总有人买单,只要产品定义足够锋利。上汽用“小众化大众车”思路,把燃油基盘从“规模”转向“利润”,为新能源输血。

 

新能源:迟到者反而跳过“内卷”

 

ID.系列换磷酸铁锂把入门价打到12万,单周订单破3000;智己LS6预售24小时破1.2万,800V+准900V高压平台直接对标G9、ES7,却便宜5万。更关键的是“快换+自建站”路线:到9月底,上汽已有1020座换电站,90秒换电比NIO还快10秒。别人拼续航时,它赌“补能效率”,把焦虑切成两段:市区换电、长途快充,用户心智一下子被重新排序。

9月出口11.7万辆,占总量26%,其中MG4欧洲月销破8000,超过ID.3。不一样的是,上汽把“整车+三电”一起卖:德国经销商进货MG4的同时,必须配套采购上汽时代电池包,售后诊断系统也来自零束软件。表面卖车,实则输出标准,把一次性贸易变成可持续“技术租”,单车毛利拉高6%。

 

再深一层:组织底盘比销量更值得关注
销量爬坡通常伴随“产销大战”内耗,而上汽这次把“研-产-销”KPI捆在一起:研发奖金与单车上市三个月的故障率挂钩,工厂产能利用率直接决定销售大区提成。目标只有一个——“把新车卖成老车口碑”。结果体现在数据上:9月上市新车三个月内返修率降到78PP100,比去年下降22%,低于行业平均120PP100,省下的是真金白银的索赔费用,也是品牌复购率的蓄水池。

 

燃油车扮演“利润蓄水池”,新能源用换电切走补能焦虑,出海把技术打包成“订阅制”——上汽正在把“销量”拆成三份现金流,分别对应当下、中期与远期。44万辆只是结果,更值得关注的是它把“油门”踩进了新的赛道:不再用规模定义胜利,而是用利润厚度、技术深度、标准输出速度构建护城河。四季度车市价格战大概率复燃,当同行再次用“以价换量”血拼时,上汽能否继续用“结构性盈利”挡住内卷?答案会比44万辆这个数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