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发布最新快报 2025年9月长安汽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24.92%

2025年10月10日 汽车资讯 21 阅读

10月9日,长安汽车9月产销快报落地:26.63万辆,同比+24.92%。当行业还在讨论“谁第一个扛不住降价”,长安把增幅拉到两位数,相当于在红海市场里硬生生撕出一条裂缝。更耐人寻味的是,它并非靠“赔本换量”:终端折扣环比仅增加800元,远低于行业平均3000元的让利幅度。没有“跳楼价”,也没有“新势力”光环,这家靠微面、SUV起家的“燃油车老炮”,怎么就把电门踩出了推背感?

 

产品节奏——“油电同场”比“油电切换”更赚钱

 

当同行忙着“All in纯电”把利润烧到冒烟,长安玩的是“左右互搏”:左手,经典油车CS75PLUS、逸动PLUS换上1.5T蓝鲸NE低功率版,官方油耗降0.8L,指导价却悄悄上调2000元——利用消费者对“省油=省钱”的直觉,完成“加价不挨骂”;右手,深蓝SL03、S7把1200增程版压进15万元档,纯电版比Model 3便宜4万,却给HUD+8155芯片全套拉满,用“性价比锚点”收割摇摆用户。9月数据显示:深蓝单月销量2.7万,占比突破10%,却贡献了接近18%的净利润。一句话总结:别人用纯电“赔本赚吆喝”,长安让油车“输血”,增程车“造血”,现金流反而更稳。

技术牌序——自研“蓝鲸iDD”成为经销商的“利润护城河”

 

过去几年,自主品牌被吐槽“发动机红利吃完就见顶”。长安把蓝鲸混动热效率做到45%,并在9月批量装车UNI-V iDD,馈电油耗3.8L,实测比比亚迪DM-i低0.3L。别小看这0.3L,在“油价回到9元时代”的舆论风口,它让销售顾问有了“可量化”话术:每万公里省2000元,五年回本能差出一部iPhone。更关键的是供应链自主权:蓝鲸iDD电机、电控、发动机全部自产,成本比外采低8%,给经销商留出3%额外返利。终端愿意推、用户愿意买,技术就真正变成了“利润护城河”,而不是PPT里的“技术装饰”。

 

海外棋局——俄罗斯、墨西哥成为“利润缓冲垫”

 

当国内车企扎堆东南亚,长安把重卡和皮卡运到俄罗斯,1—9月销量增长76%,卢布结算还享受“汇率红利”;墨西哥工厂10月投产,直接把深蓝SL03 CKD过去,到岸价比当地本田思域便宜15%。海外高毛利对冲国内价格战,让长安有底气在9月喊出“不跟进无序降价”。一句话:别人降价是“求生”,长安降价是“选择题”。

长安的9月成绩单证明:燃油车还没沦为“票房毒药”,关键看你怎么打组合牌;混动也不是过渡技术,只要能做到“省得明显”,用户照样用脚投票。但警钟同样清晰:深蓝目前依赖15万—20万元价格带,一旦比亚迪发动下一波“官降2万”,护城河能否扛住?海外业务虽然亮眼,却面临卢布、比索汇率过山车,政治风险随时可能把利润反噬。

 

对行业而言,长安的25%像一面镜子:在“纯电狂热”与“降价内卷”之间,原来还存在一条“油电共生、利润优先”的中间道路。对消费者而言,它提醒咱们:别被“新能源=高大上”的叙事裹挟,发动机舱里只要热效率够高,同样能开出“真香”曲线。年底冲刺的号角已经吹响,长安能否把24.92%的增幅保持到四季度,不仅关乎自家年终奖,也关乎“传统车企能否靠技术自留地熬过价格战”的集体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