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计划量产人形机器人与飞行汽车

2025年10月17日 汽车资讯 14 阅读

2028 年能坐飞行汽车上班?

 

“年底就能看飞行汽车试飞,2028 年机器人能帮着看工厂?”​刚刷到长安汽车的技术发布会消息,老车主王磊就把截图甩到了车友群里。群里瞬间炸了锅:有人翻出《银翼手》的电影截图调侃 “这是要提前进入未来世界”,有人算了笔账 “要是飞行汽车能普及,早高峰再也不用堵在立交桥上了”,还有人关心 “机器人会不会比家政阿姨靠谱”。​没人想到,那个我们印象里造家用轿车的长安,已经悄悄布局了一盘 “陆空双线” 的大棋 ——2025 年底试飞飞行汽车,2028 年量产人形机器人。这些曾经只在科幻片里出现的场景,突然有了清晰的时间表,离普通人的生活好像不再遥远。​

提到飞行汽车,很多人第一反应是 “不靠谱”:会不会掉下来?怎么考驾照?停哪儿?但长安的方案,其实藏着不少接地气的考量。​这款即将在年底试飞的飞行汽车,压根不是把汽车装上翅膀那么简单。它能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不用专门修跑道,小区楼顶的平台、商场的停车场可能都能当 “停机坪”。续航 200 公里、时速 150 公里的参数,刚好能覆盖大多数人的城市通勤需求 —— 比如从重庆江北到璧山,开车要一个半小时,飞过去可能 20 分钟就到了。​

 

更关键的是它的 “聪明劲儿”。搭载的天枢系统 2.0 能自动规划航线,遇到小鸟、无人机这些障碍物会自动避障,比老司机的反应还快。长安还在偷偷研发全固态电池,能量度能到 400Wh/kg,将来满电跑 1500 公里都不成问题,彻底解决 “飞行续航焦虑”。​不过别着急掏钱,它可不是为普通家庭量身定做的 “私家车”。初期先瞄准城市通勤和应急救援两大场景:早高峰开辟 “空中公交专线”,避开地面拥堵;遇到地震、洪水等灾害,能快速把救援物资送到车辆开不进的地方。等到 2028 年量产成熟了,说不定我们真能像打出租车一样,在手机上约一辆飞行汽车,一键直达目的地。

​​现实版“钢铁侠”还有多远?

​​

目前除了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多数还像“蹒跚学步的婴儿”。​飞行汽车面临“上天容易落地难”​​空中交通管理规则几乎是空白。电池续航和安全性要远超电动汽车。噪音问题怎么解决?总不能天天像直升机过境。普通人的“科幻生活”是怎样的?如果这些成真,我们的日常可能会变成:​​早晨​​:机器人帮你把车开到单元门口。通勤​​:地面堵车?一键切换飞行模式。上班时​​:你的汽车变成“自动驾驶机器人”,自己找充电桩充电。下班前​​:手机预约,汽车准时在办公楼顶停机坪等你。当然,​​价格可能是最大门槛​​。首款飞行汽车预计售价百万级,前期可能主要用于急救、物流等特殊领域。长安的这次官宣,与其说是一个产品预告,不如说是一封“未来出行倡议书”。它告诉我们:​​汽车的未来,不再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而是一个融合了地面、空中、数字空间的立体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