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轨卫星组网,吉利将构建”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
以后开车进无人区,再也不怕没信号了
“在可可西里抛锚,手机一格信号都没有,最后靠应急卫星电话才获救。”越野爱好者老周的这段经历,曾是无数户外人的噩梦。但现在刷到吉利星座完成组网的消息,他立刻转发到车友群:“以后开吉利车进无人区,说不定真能随时发朋友圈了!”10 月初,随着第六轨 12 颗卫星成功入轨,吉利星座在轨卫星数达到 64 颗,建成了中国首个具备规模化应用能力的低轨卫星星座。这张悬在太空的 “天网”,可不是为了刷存在感 —— 它正悄悄改写我们开车、出行甚至应对灾害的方式,把 “天地一体” 的科幻场景拉进了日常生活。
山区沙漠里也能 “永不失联”
对司机来说,最抓狂的莫过于导航突然失灵、紧急呼叫发不出去。但有了吉利的卫星 “天网”,这些麻烦可能很快成为历史。现在吉利银河星耀 8、极氪 001FR 等多款车型,已经装上了自研的卫星通信终端。这意味着哪怕你开车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或者在横断山区的盘山公路上行驶,没有地面基站信号也不怕 —— 头顶的卫星会自动接手,导航精准度丝毫不减,还能实时上传车辆数据。要是真遇到爆胎、故障等紧急情况,一键呼救功能能直接通过卫星连接救援中心,连精准位置都能自动发送。
曹操出行的 Robotaxi 车队更先走一步,已经用上了这套卫星通信系统。这些自动驾驶车辆在暴雨、大雾等极端天气里,能通过卫星保持与控制中心的连接,就算地面网络中断,也能被远程监控和调度,安全性瞬间拉满。有司机试乘后调侃:“以前怕车坏在野外,现在连自动驾驶的车都有‘太空后盾’了。”
“黄金 72 小时” 是灾害救援的关键,但地面基站一旦被地震、洪水摧毁,灾区就会变成 “信息孤岛”。而吉利的卫星星座,正在把这条救援生命线架到太空。今年哈尔滨亚冬会期间,吉利的卫星通信技术就派上了用场 —— 在暴风雪导致部分区域基站中断时,赛事车辆通过卫星保持通信,保障了运动员的出行安全。要是遇到更大的灾害,这套系统能发挥更大作用:救援队伍可以用卫星终端实时传回灾区影像,被困群众哪怕只有搭载卫星功能的手机,也能发送定位和求救信息。
更贴心的是,卫星的抗干扰能力超强,信号能穿透恶劣天气,通信成功率高达 99.15%。这意味着不管是台风天的沿海村落,还是地震后的山区小镇,都能随时与外界保持联系,让救援更及时、更精准。
吉利自己的时空道宇公司已发射多颗卫星
2022年就开始布局,今年进入组网阶段,首批卫星汽车2025年量产,不是PPT造车,在新势力还在卷冰箱彩电的时候,吉利直接“上天”建基础设施。这就像别人在修路,它已经开始建信号塔。吉利布局卫星,看似“不务正业”,实则在争夺下一代汽车的“话语权”:华为赋能的车有智能座舱优势。吉利有卫星的,就有“全地域在线”优势,未来汽车竞争。从“硬件”升级为“生态”竞争。这就像智能手机时代,苹果靠iOS系统生态赢得忠诚用户。吉利可能通过卫星网络,构建自己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