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东风小康到赛力斯的转变
赛力斯的逆袭,藏着普通人敢拼的劲儿
“以前开东风小康拉货,现在开问界M9谈生意,车标变了,日子也换了个活法。”重庆货运司机老陈的朋友圈对比图,戳中了不少人的记忆。左边是 2015 年他开着东风小康 K07 拉建材的照片,车斗里堆着钢管,车身沾着泥点;右边是 2025 年提问界 M9 的合影,黑色轿车锃亮,他穿着西装笑得坦然。从靠面包车占据城乡市场的 “草根车企”,到造出 50 万级销冠豪车的 “智能新贵”,这家企业用十几年走完了别人几十年的路。而这场逆袭里,藏着的全是普通人能看懂的 “敢拼” 与 “会选”。
赛力斯的起点,比很多人想的还要 “草根”
1986 年,创始人张兴海还在重庆璧山的小作坊里,靠做汽车座椅弹簧谋生。那时的他可能没料到,自己手里的细弹簧,会牵出后来的汽车帝国。直到 2003 年,东风汽车要找合作商做微型车,张兴海抓住机会,投了 5000 万拿下合资公司 50% 的股权,“东风小康” 这个名字才算正式走进汽车圈。那些年的城乡公路上,到处能看到东风小康的身影。它不贵,几万块就能拿下;皮实,拉货载人两相宜;维修还方便,县城的修理厂都能搞定。靠着这股 “接地气” 的劲儿,东风小康很快在微型车市场站稳脚跟,份额冲进全国前三。老车主记得最清楚:“当年开 K 系列拉水果去赶集,一趟能装上千斤,跑烂路都不抛锚,是真・吃饭家伙。”但张兴海没满足于 “面包车大王” 的头衔。他盯着市场里越来越多的小轿车,心里清楚:只靠低端车,迟早会被淘汰。
转折点——拥抱华为这棵“大树”
转变始于与华为的深度合作。这步棋,当时被很多人看不懂,如今回头看,堪称教科书级的转型案例。合作模式很特别:赛力斯负责整车制造和研发,华为提供智能技术和渠道销售。这种“华为智选”模式,让问界系列一出生就自带光环。效果立竿见影,华为门店直接卖车,瞬间拥有全国渠道,鸿蒙智能座舱成为最大卖点。借势华为品牌影响力,实现品牌跃迁。用网友的话说:“这是最成功的‘抱大腿’案例。”
2021 年,搭载华为 DriveONE 电驱和鸿蒙座舱的问界 M5 上市,瞬间引爆市场。华为的智能化技术成了 “点睛之笔”:鸿蒙座舱能和手机、手表无缝连接,ADS 智能驾驶能在高速上自动避障,连老司机都忍不住夸 “比自己开还稳”。更神奇的是品牌形象的逆转。以前提到东风小康,想到的是 “拉货的”;现在说起问界,成了 “高端智能” 的代名词。2024 年,问界M7一年卖了近20万辆,成了新势力销冠;M9 更厉害,50 万以上的价格卖了15.8万辆,直接打败了宝马X5。有车主笑称:“以前开东风小康不好意思打招呼,现在开问界M9,小区保安都主动开门。”这虽然是句玩笑话,但同时也彰显出问界的实力。
看着马路上越来越多的问界车型,再想起当年穿梭在城乡的东风小康,突然明白:所谓逆袭,从来不是一步登天,而是在每一次时代浪潮里,都敢迈出那步最难的“转身”。而这份勇气,不管是造车还是做人,都最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