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Max深度测评:现象级爆款背后的硬实力
小米yu7发布以后啊,又成为了行业现象级产品。那我们这一次就对小米SU7 Max做一个深度测评,看看小米SU7 Max究竟如何!

一、性能测试:续航与赛道表现超预期
测试环境:北京秋季(无需空调),城市均速27km/h,高速工况
续航表现:
城市电耗:11.5kWh/100km → 续航超885km(小轮圈+节能胎)
高速电耗:24.5kWh/100km → 续航超500km
作为中大型车,能耗控制堪称同级标杆。
性能测试(受轮胎制约):
加速:四驱+Boost模式 3.4秒破百,动力储备充沛;
刹车:100km/h刹停 38米(韩泰节能胎抓地力不足拖累成绩);
赛道:北京锐思赛道单圈 1分04秒,但仅能维持一圈——刹车过热触发系统保护,轮胎极限偏低。
操控亮点:
四驱动力分配、ESC调校精准,赛道模式下可深度自定义动力输出/回收/稳定程序;
底盘兼顾滤震舒适性与支撑性,日常驾驶无紧绷感;
转向手感与隔音表现优秀。
二、日常驾驶:舒适与运动的平衡大师
动态舒适性:滤震表现出色,模式多样(舒缓至运动无缝切换);
优化建议:
动能回收响应存在延迟(手动/强回收模式),建议使用CRBS联动刹车更线性;
关闭缓行模式后坡道控速难度大,建议日常开启。
三、智能驾驶:量产版与媒体版的差异
试驾会版本辅助驾驶表现激进(媒体适配),量产版策略更保守;
部分场景逻辑待优化,期待后续OTA升级。
四、现象级热销的三大关键
精准定位:轿跑造型SUV填补市场空白,吸引年轻、追求驾控的群体;
越级体验:同级领先的续航/性能/智能化,重构30万级纯电价值标准;
品牌势能:小米生态加持,设计语言与用户认同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总结
SU7 Max以「全能手」姿态树立新标杆:
性能党:选装高性能胎即可释放赛道潜力;
家庭用户:续航扎实、舒适性出色;
科技爱好者:可进化架构预留升级空间。
建议:若追求极致操控,务必升级轮胎配置;日常用户则可直接享受「面面俱到」的均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