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岚图两者 超充、换电谁更优
- 汽车测评
- 16天前
- 33热度
2025年暑期,新能源车市一片火热,销量持续攀升,迎来了又一轮高峰。然而,在这繁荣景象的背后,充电桩资源分配的矛盾却如同一颗暗雷,悄然被引爆。武汉至襄阳高速服务区“充电10分钟,占位1小时”的现象被曝光后,岚图汽车CEO卢放与蔚来高管沈斐的公开论战,更是将这一矛盾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件的导火索是抢充电事件。卢放在微博上率先发声,指出武汉至襄阳高速服务区存在大量电动车在电量充至80%后仍长时间占用充电桩的情况。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了充电排队现象频发,让许多急需充电的车辆只能无奈等待。针对这种“充电10分钟,占位1小时”的乱象,卢放公开倡议:“充至80%后主动驶离,对超时占桩收取阶梯费用。”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充电桩的使用效率,缓解充电排队的压力。
然而,这一倡议却遭到了蔚来高级副总裁沈斐的火速回应。沈斐认为,用户在充电时可能正在吃饭,此时打断他们充电并不合适。而且,充至80%电量后,车辆可能还需要进行二次补能,如果严格执行充至80%就驶离的规则,可能会影响用户的充电体验。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也让充电桩资源分配的问题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充电服务正从“有无问题”向“质量矛盾”转型。此前,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就曾指出:“基础设施必须跑在销量前面。”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5%的当下,基础建设已不再单纯指充电桩、充电站数量的增加,而是要通过技术迭代、管理创新和生态协同,充分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超快充”与“换电”两大充电路径,它们各有优缺点。换电模式的优势在于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让车辆恢复续航能力。然而,它也面临着诸多限制,如高成本、标准不统一以及品牌封闭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换电模式目前仅能服务于小范围用户,大规模推广困难重重。
相比之下,超快充则具有更广泛的普适价值。以岚图的5C超快充+全域800V高压平台技术为例,5C超快充技术可以实现“5分钟补能超百公里”,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而800V架构则是车辆高效匹配5C桩的前提,如果没有800V架构的支持,即便桩端具备5C能力,充电效率也难以得到充分释放。在新能源车市持续发展的今天,如何解决充电桩资源分配矛盾,提高充电服务的质量,已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才能让新能源汽车真正实现无忧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