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和何小鹏的对决 全新小鹏P7能否干赢小米SU7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全新小鹏P7和小米SU7的较量备受关注。尽管小鹏汽车何小鹏在发布会后采访中极力回避引战问题,但明眼人都清楚,这两款定位、性格、价格相近的车型,注定要一决高下,这也是何小鹏和雷军两位湖北老友在新能源战场上的首次正面交锋。

2024年,小米SU7横空出世,凭借颜值与性能迅速走红,在小米强大的品牌力和流量加持下成功出圈。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 - 6月,Model 3在中国售出91,919辆,而同期小米SU7销量达155,692辆,成功超越Model 3,小鹏P7曾经想击败的对手,被小米SU7轻松超越。

如今全新小鹏P7上市,价格与小米SU7处于同一区间,市场自然不再将其与Model 3比较,而是更多地与打败Model 3的小米SU7作对比。那么,全新小鹏P7能否复制甚至超越小米SU7的成功呢?从目前情况看,大概率难以实现。

从品牌层面分析,小米是国民级流量品牌,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破圈能力极强。小米SU7的用户中,近七成使用小米手机,六成家中有小米生态产品,八成自认为是米粉,品牌粘性可见一斑。反观小鹏,在造车新势力刚兴起时,凭借互联网打法可算流量品牌,但如今其他车企也掌握了这套玩法,只有华为和小米这样能破圈的大佬才称得上流量品牌。经历低谷后的小鹏,如今更像传统车企,主要靠20万元以下的MONA M03和P7+走量,在20万以上市场,品牌力并无十足胜算。

再看产品本身,电动轿跑市场虽最早由初代小鹏P7切入,但真正培育起来靠的是小米SU7。在电动时代,颜值和性能能否给用户提供更多情绪价值至关重要。如今,动不动零百加速4秒内、各种全系标配,性能变得廉价且实用性降低。4秒级的零百加速能力,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不大,继续堆砌性能数据,对用户情绪提升的边际效应会越来越小。

全新小鹏P7与小米SU7的这场较量,不仅是两款车型的竞争,更是品牌实力、市场策略和用户需求的综合博弈。未来谁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还需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