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代步神车”飞度 月销量只有75台了

有人因飞度月销量仅75台,便质疑中国消费者不懂车。然而,这种看法过于片面,飞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自2004年引入国内,飞度曾风光无限,累计销量超130万辆,多次蝉联A0级轿车年度销冠,最高单月销量达1.5万辆,最高年销量14.6万辆。5年前,若想买辆省油、耐用、毛病少的小车,几乎所有人都会推荐本田飞度。它油耗低、稳定性好、保值率高、改装件多,后排座椅放倒设计巧妙,车身轻还能带来速度与激情,是“放心购买,不会踩坑”的典型车型。

但如今,飞度销量大幅下滑,并非输给同类型对手,而是遭遇了新能源小车的降维打击。这就如同功能机时代的诺基亚被智能机淘汰,相机胶卷柯达被数码相机打败一样,打败飞度的往往是新产品、新事物。

飞度长期依赖低价、省油、好开这三个核心优势。可在新能源汽车面前,这些优势荡然无存。价格上,改款后的飞度并不便宜,像样配置要八万多,而同价位新能源电车众多,市区代步,消费者自然更倾向选择新能源。用车成本方面,飞度再省油,按当前油价一公里也得五毛左右,而新能源汽车使用公共充电桩一公里约一毛多,家充则更便宜。保养上,飞度小保养三四百,新能源汽车保养更简单,很多车还送多次小保养。驾驶体验上,燃油车发动机有轰鸣和动力迟滞,电车则是随踩随有、丝滑流畅,开过电车的人都能感受到两者的差距。

而且,对于市区代步小车来说,电车补能不便的缺点并不突出。一天跑一二十公里,300续航能跑半个月,有家充更方便,没家充也能接受。

除了外部冲击,飞度自身也“作茧自缚”。2020年换代时,国产车型在海外版本基础上大幅减配,轮胎缩水、后刹车退回鼓刹、砍掉智能化配置,连中央扶手和倒车影像都没了。虽然后面改款加了些配置,但口碑已下滑。飞度的衰落是一场“自我革命”的失败。在新能源浪潮下,它试图坚守以往的成功经验,却未能跟上时代步伐。燃油飞度翻身希望渺茫,或许推出电动版本才是它重新崛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