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银河M99月17日在杭州正式上市 配置满级价格诚意十足
“既要空间大,又要驾控好;既要智能炫,又要安全硬;既要省油钱,又要推背感”,这串看似无理取闹的排比,早已成为新汽车时代的“用户圣经”。9月17日,杭州奥体,吉利把银河M9摆到聚光灯下:满配越级、价格诚意,都只是诱饵;真正的主角,是背后那套全域AI体系力。它像一位“端水大师”,把互相矛盾的需求重新编码,让“既要又要”不再是营销话术,而是可交付的物理体验。李鸿武现场一句话点题:AI不是配置表里的选装包,而是新汽车的底层方法论。换言之,没有AI重构,就没有下一代汽车。
从“功能堆叠”到“算法调配”,空间与操控的百年恩怨 大尺寸天生拖累操控,这是物理学的“原罪”。银河M9的做法,是把车身数据、悬架软硬、转向比全部扔进AI中台:每毫秒读取60组传感器信号,算出当下最合理的阻尼、高度、刚度,甚至提前0.5秒调好悬架迎接减速带。结果很“反物理”,车长5米2,却能在赛道日做出“轿车级”横摆梯度;第三排乘客翘着二郎腿,驾驶者仍在劈弯。AI用“预测”替代“妥协”,让空间与操控第一次握手言和。
智能体验×安全可靠:不是“冗余”,而是“共生” 高阶智驾越卷越激进,用户却越来越“胆小”。银河M9把“安全”写进AI底层:两颗Orin-X芯片,一颗跑城市NOA,一颗专职“影子模式”异常监测;激光雷达每5分钟自检,发现灰尘遮挡立即触发清洗;遇到暴雨,算法主动降级车道保持,比老司机更“认怂”。智能的“上限”由硬件决定,安全的“下限”由算法守护。AI让两者不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而是“共生共长”的螺旋。
节能省钱×动力澎湃:热效率的“摩尔定律” 1.5T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46%,纸面数据惊艳,但用户更关心“省不省、猛不猛”。AI能量管理把“黄金右脚”装进ECU:GPS预瞄前方10公里海拔变化,实时分配油电比例;看到3公里长下坡,提前把电池降到30%,准备回收动能;进入市区,自动把电量锁到70%,保电保静。结果是WLTC油耗4.2L,零百加速5秒级,省的是钱,猛的是推背感。AI用“全局最优”取代“脚法玄学”,让节能与性能不再互怼。
体系力×用户感,让“端水”成为长期主义 李鸿武说,全域AI不是“单点功能”,而是“体系力”。从设计、制造、使用、迭代全链路数字化。车越开越新,而不是越开越旧。OTA每季度推送,不仅更新车机界面,还把“悬架曲线”“电池边界”重新标定;后台大数据发现车主喜欢山路,下一次保养就主动检查横向稳定杆;电池健康度下降3%,算法自动调整充放电窗口,延长寿命。AI让汽车成为“可生长的生命体”,也让“既要又要”从交付瞬间延伸到整个生命周期。
银河M9的上市发布会没有“炸裂功能”,只有“底层重构”。用AI把互相打架的指标揉成一个动态最优解。空间与操控、智能与安全、节能与性能,这些曾经需要用户“二选一”的矛盾,被算法重新编译成“全都要”。李鸿武那句“AI是底层方法论”,其实是在提醒行业:堆配置的时代结束了,堆算法的时代刚刚开始。当AI成为汽车的“底层语法”,所谓高端不再是“用料壕”,而是“算力足+迭代快”。吉利用银河M9给出示范:先让AI接管底盘、动力、能量管理,再让OTA持续进化,让“买车”变成“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