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bZ4X、铂智4X、C-HR EV等车型因加热器设计被召回 共计约3.7万辆汽车
广汽丰田、一汽丰田、丰田中国同步提交召回报告:bZ4X、铂智4X、C-HR EV、奕泽 E进擎,共计约3.7万辆,理由是“空调控制单元软件缺陷+水加热器设计问题,除雾除霜性能下降”。冬天前挡起雾,你按下除霜键,系统却给你“加载失败”,玻璃秒变毛玻璃,堪称“社死现场”。
电动车没有发动机余热,靠电加热器给风挡“吹暖风”。丰田把加热逻辑写进空调控制单元,结果代码里漏了“低温快速唤醒”分支——气温低于5℃时,加热器慢半拍,压缩机转速也“佛系”,雾气刚吹散又聚回来。简单说,系统把“除霜”当成普通制冷任务,忘了这是安全项,优先级该拉满。于是车主在地下车库出口,一边擦玻璃一边看后车闪远光,体验感瞬间归零。

软件背锅一半,另一半藏在“电加热式水加热器”里。丰田为节能给它加了“分层加热”结构,本意是冷车先小功率预热,水温上来再全功率输出。但工程师低估了严寒下的散热速度——边加热边被风吹,水温迟迟上不去,暖风出口只能吹“微热风”,玻璃上的雾膜干不了。这套逻辑在北海道测试时或许够用,到了中国东北-20℃,直接“罢工”。硬件架构一次性定型,想改要重新开模具,于是丰田选择召回刷软件,把加热器“持续高功率”写死,牺牲续航换安全,算是“亡羊补牢”。
bZ4X被丰田称作“EV元年之作”,却接连上演“轮毂螺栓松动”“车轮可能脱落”等剧情,如今再加“除霜失灵”,累计三次召回。传统大佬第一次做纯电,把燃油车“慢工细活”思维带进软件时代:标定3年、验证3年,结果市场节奏是“3个月OTA”。一行代码就能让全球车主擦玻璃,足见“电”家底没有想象中厚。电动车拼的不是“工匠精神”,而是“数字速度”——代码、数据、云端迭代,任何一环慢半拍,都会放大成安全隐患。
社交平台上,车主一边晒“起雾现场”,一边给丰田客服打标签“除霜加载中”。但更多人表达的是“庆幸”,电动车首年冬天就召回,总比三年后出事故强。OTA刷写30分钟,车主喝杯咖啡就能走,也无需拖进4S店拆零件。电动车把“召回”做成系统更新,算是软件时代唯一安慰。只是大家猛然发现:原来“除雾”也是安全功能,以前被“零百加速”吸引的目光,开始转向“低温可靠性”。

丰田的“霜”不是孤例。北方冬季,多家电动车被曝“空调异响”“续航腰斩”“门把手冻成冰棍”。大家拼命卷激光雷达、卷大屏,却忘了最基础的“车窗起雾”也要算安全项。法规即将把“除霜性能”纳入强制检测,丰田只是提前撞线。它用3.7万辆的“学费”告诉同行:电动车没有“小功能”,任何与温度、湿度相关的代码,都要写进安全金字塔顶层。
召回不是末日,而是传统巨头转型的必经之路。丰田为“一行代码”买单,看似昂贵,却买到一张“低温考卷”的参考答案,软件要预留极端场景,硬件要给冗余功率,验证要覆盖“北极村”级别。对于用户,除霜失败只是不便;对于厂家,却是思维切换的警钟:电动车不是“带电池的燃油车”,而是“带轮子的智能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