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宝林高喊“油车平权”:是技术慈悲还是销量自救
当几乎所有品牌都在为电动车“让路”时,广汽丰田销售本部本部长彭宝林却公开喊出:“我们要坚持油车平权,包括混动平权、智驾平权。”话音落地,台下经销商掌声雷动,线上舆论瞬间分裂:有人感动到热泪盈眶,说终于有人替燃油车发声;也有人冷笑,称不过是销量下滑的“遮羞布”。一场“平权”口号,把技术路线之争直接升级成了道德议题——开燃油车,难道已经成了“弱势群体”?
混动平权:拿“省下来的油”对抗“不烧油”
丰田THS混动江湖地位毋庸赘述,全球累计2000万台足够写进教科书。但在中国,绿牌政策把插混与纯电捧成“亲儿子”,油电混动(HEV)连补贴的“冷板凳”都摸不到。彭宝林口中的“混动平权”,核心诉求只有一句:给HEV也发绿牌。道理很简单——同样4L油耗,插混能免购置税、免限行,HEV却被当燃油车“一棍子打死”。可政策制定者算的是“电”账,不是“油”账:插混能外接充电,能把电网的“煤”变成车轮的“电”,HEV再省油,烧的还是加油站里的“油”。平权?在碳排双控的KPI面前,丰田得先证明“省下的油”能比“不用油”更环保,否则就是鸡同鸭讲。
智驾平权:让燃油车也能OTA,是技术慈悲,还是成本灾难
电动车天生自带“大电池”,像住在三室一厅,想装什么智能家居都容易;燃油车电瓶只够“一居室”,要加雷达、域控制器、OTA,就得重新布线、换发电机、升级12V→48V电源系统。丰田宣称2025年把TSS 3.0下放至10万元级轿车,看似“智驾平权”,实则是“成本硬吃”。同价位纯电车型,电池成本每年下降7%,算的是“摩尔定律”的减法;燃油车每一颗毫米波雷达、每一块算力芯片,都在做“加法”。当供应链把激光雷达卷到500美元时,电动车已经标配Orin-X,燃油车还在算“多一个雷达要多烧0.3L油”的账。平权没毛病,前提是别把“技术普惠”做成“成本自焚”。
油车平权:经销商的哭声,比环保大旗更刺耳
广汽丰田2024上半年销量同比下滑25%,其中燃油车掉得最快。终端库存系数一度逼近2.2,意味着经销商即使关门停止进货,也能再卖两个多月。彭宝林一句“油车平权”,在投资人耳朵里听来就是“别退网,厂家还没放弃你们”。说白了,这是给渠道打强心针:只要政策松一条缝,HEV就能拿绿牌,凯美瑞、雷凌就能重新涌向限牌城市。所谓“平权”,在工厂是技术路线,在4S店是现金流,在消费者眼里,却可能只是“清库存”的温柔说法。环保大旗举得再高,也遮不住库存警报的红灯。
燃油车与电动车,从来不是善恶对立,而是成本与收益的动态平衡。彭宝林的“油车平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丰田的焦虑,也照出了政策、市场、技术三方博弈的裂缝。真正的平权,不该是“给旧技术发新牌照”,而是让不同技术在同一条碳排标尺下公平竞争:排多少碳、耗多少能,就享受什么待遇。市场可以同情弱者,但政策只该奖励优者。所以,下次再听到“平权”时,别急着感动,先问一句平的是“权”,还是“钱”?燃油车若真想翻身,靠的不是政策施舍,而是把油耗、碳排、智驾体验都做到“比电还低、比电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