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汽车第二款车型亮相 发布旗舰SUV 计划于2027年上市

2025年9月25日 汽车资讯 6 阅读

当各家车企把2025年产品节奏排到“月更”时,追觅才慢悠悠亮出第二款车型一款旗舰SUV,交付时间定档2027年。消息一出,有人调侃:这是把“PPT造车”卷成“PPT期货”。可别急着笑,追觅手里真有两把刷子:一把是高速数字马达,一把是2000Pa风压。当年它用这两招把戴森拉下神坛,如今它想把同样的“旋风”卷进底盘——给电机散热、给刹车通风、甚至给电池包做“尘气分离”。

 

把电机当“数码单品”迭代

 

传统车厂谈电机,开口就是“十年寿命、30万公里”。追觅偏不,它把马达当成手机SoC——每年一代,功率密度提升15%,体积缩小10%。家电行业“一年一爆款”的节奏被搬进电机实验室:2027年交付前,这颗马达还要再“减肥”两轮,目标是塞进轮毂,做分布式四驱。别人卷续航,它卷“电机小型化”,一旦成功,前后悬能各缩短8厘米,七座车长出“MPV的腿”,城市拐弯半径比A级还小。

把“风道学”做成底盘的“呼吸系统”

 

追觅做吸尘器最恨“热衰减”:电机一热,吸力打折。它把这套“风道焦虑”平移到电池包——用离心风扇给电芯做“尘气分离”,把冷却液气泡抽走,单芯温差控制在1.5℃以内。别小看这点温差,冬天能少掉10公里续航焦虑,夏天能延缓电池衰老一年。更野的是,它把刹车盘当成“二级滤芯”,高速气流先给卡钳降温,再被导入座舱,省掉一套空调压缩机,等于“免费暖气”。家电企业造车,第一步就是把“热管理”玩成“空气动力学”。

把“降噪耳机”装进轮拱

 

追觅的吸尘器能把70分贝压到58分贝,秘诀不在棉,而在“声学对冲”:让两股高频声波相位差180°,直接抵消。它把同款算法塞进轮拱,用麦克风实时采集胎噪,车内扬声器反向输出,目标是把21寸大轮胎的轰隆声,压成图书馆级别的35分贝。成本不到主动悬架的十分之一,却能让副驾妈妈哄睡娃,司机放心踩电门。家电思维最狠的一招,是用“声学”偷空间——不用堆双层夹胶玻璃,也能让车重少20公斤,等于白送3公里续航。

 

2027年,新能源渗透率大概率破60%,高阶智驾可能卷到“千元级”,电池成本或许腰斩。追觅的“家电三板斧”再锋利,也砍不过“价格屠刀”。更尴尬的是,它还没拿到“准生证”,只能牵手有资质的车厂“借腹生子”。家电企业造车,最大的坑不是技术,而是“节奏差”:当追觅把电机改到第三代,政策可能要求所有新车标配固态电池;当它把风道玩出花,市场可能只认“800公里续航”。三年时间,足够让“颠覆式创新”变成“过时黑科技”。

但追觅也赌赢过一次——当年没人相信吸尘器能卖到戴森三分之一价,它做到了;没人相信扫地机能自己洗拖布,它也做到了。它的秘密武器是“把供应链拆成乐高”:马达找日本Nidec,风道找台湾AVC,算法自己写,成本砍一半。汽车供应链更封闭,可趋势是“模块化”:电机、电池、悬挂、智驾,都能“即插即用”。追觅想复制“乐高模式”——电机自研,其余打包采购,三年后再用“家电级”毛利率打价格战。换句话说,它不想做“下一个比亚迪”,它想做“汽车界的小米”:不追第一,只做“价格屠夫”。

 

对消费者而言,追觅SUV像一场“延迟满足”的盲盒:开得好,是“七座MPV的腿+图书馆的静+暖风机免费”;开不好,就是“家电品牌跨界翻车现场”。但市场需要这条“鲶鱼”,它把电机当快消品迭代,把风道当空调用,把降噪当耳机卖,逼得传统车厂思考:为什么一辆30万的车,不能拥有吸尘器的静音?为什么电池温差不能控制在1℃?为什么电机不能一年一升级?追觅未必能赢,但它至少让“汽车家电化”不再是一句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