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投资人招募仅一家意向投资人完成报名 缴纳5000万元保证金
9月27日,管理人敲下公章,宣告哪吒汽车重整招募收官。没有群雄逐鹿,没有神仙打架,只有一位蒙面金主默默刷了5000万保证金,把昔日“新势力销冠”从鬼门关往回拽了半步。消息一出,有人唏嘘“造车江湖彻底凉了”,也有人猜测“神秘白手套是不是国资”。可在我看来,这出独角戏透露出的信号,远比剧本本身残酷:哪吒不是等来白马骑士,而是被按在谈判桌上,接受“抄底式”的临终体检。
一、从年销15万到门可罗雀,哪吒只用了18个月
把时间拨回2022年,哪吒还以15.2万辆的成绩把“蔚小理”甩在身后,何庆军放话“做大众化的丰田”。彼时,哪吒V把价格卷到7万元,县城青年花一辆宏光MINI的预算就能“升舱”SUV,经销商排队抢代理。
但低价也是一把快刀。毛利率薄成纸,单车挣不到4000元,靠国补、地补、经销商压库才撑起漂亮报表。一旦补贴退坡,刀口就向内:2023年销量同比下滑25%,南宁工厂放假、员工讨薪、供应商拉横幅,连360都悄悄把“哪吒”字样从官网首页撤下。更致命的是“青黄不接”。走量的V和U只是油改电的老平台,被比亚迪海鸥、吉利几何E轮番吊打;被寄予厚望的哪吒S、GT因为品牌力弱,上市就遇冷。低端失守、高端够不着,哪吒成了夹心饼,现金流像沙漏一样眼见见底。
二、为什么只有一个人举手
按常理,重整项目就像拍卖,越稀缺越该人头攒动。可哪吒这次愣是成了“一个人的战场”。首先,窟窿太大。公开信息显示,哪吒账面资产约90亿,负债却高达130亿,光拖欠供应商的货款就超过40亿。这意味着,接盘者至少要准备30亿“填坑”资金,再加上后续产线升级、渠道重启,没有50亿现金别想开机。其次,牌照红利消失。2023年以前,造车资质还能当“硬通货”,博郡、拜腾倒下时,资质都能卖20亿。如今工信部放开代工,小米、华为们靠合作就能入场,资质价格跳水,哪吒的“准生证”不再奇货可居。最后,时间窗口太短。管理人选定投资人后,必须在6个月内拿出重整计划,若法院驳回,直接宣告破产。50亿现金+半年瘦身,既要保交车又要砍债务,就算国资出手,也得先问一句“值不值”。
三、5000万保证金,买的是“尸体”还是“骨架”
别小看这5000万,它更像一张“尽调VIP通行证”。缴纳后,投资方可进场查账、拆车、评估产线,甚至把供应商叫过来“重新谈价”。如果发现库存车电池老化、生产线兼容度差,完全可以拍拍屁股走人,5000万就当买个“期权”。所以,这位神秘人真正的算盘,大概率是“资产折价购”:两座工厂设备八折打包,土地另算;研发体系2000人团队,挑挑拣拣留下三五百,其余“N+1”清退;哪吒去年在泰国、印尼卖的1.2万辆车,成了最值钱的“桥头堡”,转手就能给同集团品牌做出口代理。
四、对员工、车主、供应商,这意味着什么
春节前是“生死线”。若11月重整计划通过,核心研发、海外业务能留;制造、行政大概率“一刀切”。终身质保成悬念。新资本可以翻脸不认旧账,除非工信部强制要求“主体变更、责任承继”,否则保养、OTA都可能断档。债务打折已成定局。业内普遍预测清偿率不会超过30%,几十家零部件公司要做好“烂账”计提,明年财报难看是跑不了了。
哪吒只用6年时间走完传统车企20年的路:极速冲高、极速坠落。核心原因从来不是“市场太卷”,而是“造血”永远追不上“烧钱”的速度。5000万保证金像一记闷棍,敲醒了仍幻想“大到不能倒”的玩家们——在中国汽车战场,没有永恒的销冠,只有永恒的现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