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柯达110 R Concept官图发布 完全展示了全新的设计理念

2025年9月30日 汽车资讯 2 阅读

斯柯达突然甩出110 R Concept的侧影——双门、溜背、前轮眉划出锋利折线,却找不到一丝1970年斯柯达110的镀铬直瀑格栅,也没有圆灯+木饰的“怀旧三件套”。官方话术很简短:向110 R致敬,但设计“全新”。翻译过来就是:我要的是精神,不是皮囊。当大众集团都在用“复刻圆灯”收割情怀币时,斯柯达选择把历史折叠成空气动力学的一道风刃——轻量化、低风阻、纯粹驾驶——用21世纪的语言,给“捷克斯洛伐克速度梦”做一次心脏复苏。

 

1970年的斯柯达110 R之所以被封神,不是外观多惊艳,而是“在计划经济铁盒里造出跑车”的荒诞浪漫:1.1L四缸,65马力,整备810kg,极速160km/h,能跑赢同期2.0L油老虎。秘诀只有两个字——够轻。50多年后,110 R Concept用同样逻辑回答电动时代:体态低趴,高宽比仅0.27,比现款Scala低120mm,风阻系数0.20,隐形门把手、摄像头后视镜、尾部扩散器一应俱全;座舱后移,A柱基底前移150mm,打造“长鼻头+短尾”经典后驱比例,却又是前置电机,全车无铬,外覆哑光树脂+碳纤维混编,官方暗示整备质量“远低于同级”,把电池包做成底盘的“结构件”,而非“外挂铅块”。

斯柯达急需一辆“情绪车”。过去五年,它靠Scala、Kamiq赚到东欧与西欧的“理性订单”,却也被贴上“平价大众”标签,溢价能力趋近于零。110 R Concept的使命,不是走量,而是把“斯柯达”三个字重新写进年轻人的愿望清单。思路很清晰:用双门造型制造“距离感”——四门是工具,双门才是玩具;用限量发售维持“稀缺感”——官方已放风“年产能低于5000台”,比丰田GR86还稀有;用亲民定价保留“可达感”——集团内部目标价3.8万欧元,比大众ID.4便宜,却比ID.3更有荷尔蒙。当“理性”无法支撑品牌溢价,就让“感性”来补位。110 R Concept像一剂肾上腺素,直接注射进斯柯达略显疲态的品牌心率。

 

电动车谈轻量化,常被嘲笑“杯水车薪”:加10kWh电池就能多100km续航,为何还要苦哈哈减5kg?斯柯达给出两种场景:赛道日:车重每减100kg,18m桩间车速提升2.3km/h,对业余玩家而言,就是“能不能追上911屁股”的心理分界;日常通勤:0.2的低风阻+1.4吨整备,可把75kWh电池跑出500km WLTP,比同容量ID.4多60km,等于少带12kWh电池,成本降900欧元,正好换一套Brembo卡钳。轻量化不再是“工程师自嗨”,而是“成本换情绪”的精明账:少一块电池,换来双门+四活塞+品牌故事,年轻人更愿意为“能下赛道”买单,而非“多跑一百公里”。

外观最大争议是那道“闪电”折线:从大灯眉尾一路切到尾灯,像有人拿玻璃刀在车身侧面划了一刀。斯柯达设计总监Oliver Stefani解释灵感来自“捷克水晶切割工艺”,光线扫过,折线会呈现明暗对撞,替代传统镀铬“亮条”。内饰更“去装饰化”:中控只留一块8°倾斜的悬浮式屏幕,其余区域被可回收PET织物覆盖,配色“档案馆灰”,看起来像是老式黑白照片。没有木纹饰板,没有水晶挡把,一切让位于“轻”与“空”。斯柯达在用“减法设计”告诉用户豪华不是堆料,而是留白;复古不是复制,而是还原当年“简陋却纯粹”的驾驶氛围。

 

110 R Concept不会立刻驶下生产线,但它已完成了比销量更珍贵的任务——把斯柯达从“性价比”泥潭里拽出来,重新点燃人们对这个百年品牌的“欲望”。电动时代让加速变得廉价,也让情怀变得昂贵。当大多数品牌忙着复刻圆灯、复刻木纹时,斯柯达选择复刻“轻”与“驾驶”这两个最原教旨的跑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