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等地暂停或调整汽车置换更新补贴 采用”先领先得”模式

2025年10月7日 汽车资讯 22 阅读

国庆前一周,不少江苏车主连夜冲进4S店:签合同、刷定金、抢发票,只为在午夜十二点前把置换材料塞进系统。因为江苏省商务厅突然公告——汽车置换更新补贴“先领先得”,额度用完立即暂停。此前承诺的“年底前持续受理”,瞬间变成“手慢无”。类似场景也在安徽、山东上演,政策从“普惠红包”切换成“限量秒杀”。有人庆幸“薅到最后一根羊毛”,有人吐槽“政策说变脸就变脸”。但当补贴这把“加速器”被按下暂停键,中国车市的真实马力才刚开始显现:短期需求被抑制,长期逻辑却可能因此换挡。

 

各地补贴普遍采用“中央+地方”1∶1配资,江苏本轮计划投入30亿元。按平均单车补贴1万元算,理论上可带动30万辆置换。但8月渗透率一举突破47%,申请量提前进入“陡峭段”,不到两个半月就用掉80%额度。继续敞开发,要么追加预算,要么年底“无钱可兑”。与其被“透支需求”反噬,不如设置“熔断机制”,让市场回归自发节奏——政策工具箱里,这叫“预期管理”

过去“先来后到”拼网速,如今“先领先得”拼决策速度。对价格最敏感的首购族,被挡在信息茧房外;手握旧车、征信良好、能立刻置换的“改善型”率先上车。补贴从“普惠雨露”变成“精准滴灌”,既防止“黄牛套补”,也让有限预算流向“去旧换新”最彻底的群体——老旧车淘汰速度反而加快,排放收益更高。

 

过去车企为配合补贴节点,习惯在9月集中压库,导致10月订单“断崖”。政策急停后,厂家排产计划被迫回归“看菜下饭”:不再赌政策,而是盯客流。库存系数连续三个月下降,终端折扣同步收缩——部分车型裸车价回涨2000元,却意外改善了经销商现金流。车市终于走出“政策潮汐”,迎来久违的“市场定价”。

补贴“熔断”像一面镜子:谁在“裸泳”,谁在“冬泳”,一目了然。靠补贴才能卖动的品牌,订单缺口立刻现形;产品力强、渠道健康的车企,终端客流仅小幅波动。新能源车已从“政策市”进入“产品市”,接下来的竞争将回归“成本+体验”——电池成本能否再降5%,智能座舱是否愿意标配8155芯片,售后网络能否覆盖县城。谁能把补贴让出的2个百分点利润,靠自己“省”回来,谁就能在“后补贴时代”活下去。否则,即使补贴重启,也只是延缓出清。

 

消费者对补贴的“戒断反应”预计持续1-2个月,但全年新能源销量仍被机构上调至1150万辆。原因很简单:老旧车存量高达800万辆,置换需求只是被推迟,并未消失;电池成本下行、新车型密集上市,将形成“自发降价”对冲。补贴像一剂退烧针,见效快,却治不了病根;真正让车市升温的,是产业链自我循环的“体温”。当政策不再抢戏,市场才回到“供需”这对最原始的双人舞。下一次加速,不再靠财政油门,而靠技术、成本与体验的三重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