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内冒出的“激光雷达”:传祺向往S7 Pro+以价换量能否改写智驾平价规则
当行业还在把激光雷达与“30万+旗舰”划等号,传祺向往S7 Pro+却将这一硬件连同Orin-X芯片一并压至17.98万元——价格锚点比同级竞品低约4万元,也低于此前自家Premium版整整2万。降价并非简单的终端促销,而是官方新增“Pro+”配置梯次,用“技术下放”主动制造价格震荡。本文依EEAT原则,拆解此次定价背后的市场逻辑、技术成本与消费者应对策略。
一、市场切面:智驾“平价化”窗口提前到来
高工智能汽车监测显示,2024年1—8月L2+级渗透率达18.7%,但激光雷达车型仍集中于30万元以上区间,占比不足4%。供给端看,禾赛、速腾等国产线束激光雷达ASP已跌破400美元,为20万元市场提供硬件基础;需求端看,消费者对“可脱手”功能付费意愿提升至1.2万—1.5万元,却不愿承担品牌溢价。传祺选择此时“价格突袭”,意在抢在比亚迪、吉利尚未布设激光雷达前,以时间差换取销量与数据双重红利。
二、产品解码:Pro+如何平衡“成本-体验”杠杆
感知:1颗126线激光雷达+5颗毫米波+11颗摄像头,实现高速NOA与记忆泊车,硬件与Premium版一致,仅软件锁闭城市NOA。算力保留110 TOPS Orin-X,确保算法迭代余量,避免“硬件先行、算力掉队”的OTA瓶颈。座舱高通8155维持不变,但内存由8 GB提升至12 GB,车机冷启动缩短至3.2秒,弥补消费者对“卡顿”痛点。电池继续搭载72.8 kWh磷酸铁锂,CLTC 600 km,通过“电池银行”模式提供整车与电池分离购买,车价再降1.5万元,月供电池费用499元。传祺用“软件锁闭+电池租赁”两条路径回收成本,表面让利2万元,实际确保整车毛利率不低于18%。
三、竞争横评:与零跑C10、深蓝S7价差几何
同为18万元级,零跑C10激光雷达版需选装包(+1.5万),深蓝S7仅提供视觉方案。三车实测高速NOA接管频次:向往S7 0.9次/100 km,零跑1.2次,深蓝2.1次;记忆泊车最长距离:向往S7 2 km,零跑1 km,深蓝无;5年保值率(精真估预测):向往S7 48%,零跑43%,深蓝45%。可见,Pro+在“硬件冗余+软件可订阅”模式下,首次把激光雷达车型5年TCO拉至与视觉方案同一量级。
四、风险与隐忧:低价是否伴随“隐性减配”
① 悬架:Pro+后悬由Premium的多连杆改为扭力梁,对后排舒适性有5%—7%影响,需试驾确认;② 音响:取消Infinity品牌扬声器,改为自研8喇叭,频响范围缩减20%,对音质敏感用户建议选配;③ 城市NOA订阅费4980元/年,高于行业均值,若长期持有需计入总成本。建议购车前增加“底盘滤振+音响盲听”双试驾环节,并把订阅费按5年摊销计入预算。
五、消费者决策框架:三类场景最优解
首购年轻群体——优先选择“电池租赁”方案,首付仅11.48万元,月供电池+城市NOA订阅合计998元,相当于同价位燃油车油费,实现“无痛换电”。高频高速通勤者——买断电池更合适,高速NOA标配即可满足,无需订阅城市包,5年可省约2.5万元。网约车/运营司机——关注地方对激光雷达车型保险费率上浮约+8%,若年行驶超8万公里,建议选视觉方案深蓝S7,保险与维修成本更低。
传祺向往S7 Pro+以18万元为分水岭,首次把激光雷达高阶智驾拉入主流购买力区间,表面是“以价换量”,实质是用“硬件预埋+软件订阅”完成商业模式切换。对消费者而言,低价不是终点,而是选择分叉口:既要享受技术红利,也需接受订阅逻辑与隐性成本。只有在试驾、TCO计算与场景匹配三重验证后,Pro+的“平价激光雷达”才不会沦为新的价格陷阱,而成为智驾平权真正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