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季度比亚迪再度在全球纯电汽车市场上领先特斯拉 多卖38.8万辆

2025年10月9日 汽车资讯 15 阅读

10月9日,全球车企三季度成绩单放榜。比亚迪官方快报显示,7-9月纯电车型交付58.25万辆;特斯拉同日披露,同期全球销量49.71万辆。单季领先8.54万辆,这是继2024年Q4之后,比亚迪第二次在纯电赛道跑赢特斯拉,且差距由“万辆级”跃升至“十万辆级”。当“BYD”与“Tesla”不再只是Logo对比,而是数字座次重排,行业需要回答:领先是暂时红利,还是结构性拐点?

 

一、销量解码:不只是“基数游戏”

 

地域结构:比亚迪58.25万辆中,海外交付13.1万辆,占比22%,同比提升9个百分点;特斯拉中国区销量仍占其全球28%,但Model 3标准版交付量下滑12%,价格弹性递减。产品谱系:比亚迪Q3纯电增量由海豹、元PLUS改款贡献,两款车均价较2023年上涨6%,呈现“量价齐升”;特斯拉Model Y仍是绝对销量支柱,占比超六成,产品梯度收窄。节奏管理:比亚迪采用“以电为主”路线,纯电与插混同平台共线生产,月末集中发运,交付曲线更平滑;特斯拉德国工厂暑期检修导致欧洲库存缺口约2万辆,单季损失明显。

 

二、技术-成本双轴:领先背后的“护城河”

 

电池:海豹标配CTB 3.0 Evo,系统成本较上一代下降9%,能量密度提升至150 Wh/kg,同级车型中首次把100 kWh电池包压进25万元价格带。平台:e平台4.0将高压、电驱、热管理“三合一”,整车线束缩短至1.3 km,零件数比Model 3低17%,单车制造成本优势约1200美元。出海:元PLUS采用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通过东盟NCAP五星,电池包涉水深度达500 mm,适应热带多雨气候,已在泰国、马来西亚建立CKD工厂,关税优势7-9%。总之,比亚迪把“电池垂直整合”转化为“成本+适配”双张牌,海外不再只靠性价比,而是“技术本土化”。

三、特斯拉反制:毛利率与Robotaxi的“时间窗口”

 

毛利承压:特斯拉Q3整车毛利率17.1%,环比降1.8个百分点,连续七个季度下滑;对比比亚迪单车毛利约16%,差距首次缩小至1个百分点。产品空窗:Cybertruck产能爬坡不及预期,全年目标12万辆,截至Q3累计4.1万辆;Model 2(2.5万美元小车)推迟至2026年,留下20万元以下市场真空。战略转向:特斯拉将研发重心投向Robotaxi与FSD授权,意图用软件生态对冲硬件利润萎缩,但监管审批与地缘数据壁垒让商业化节点充满不确定性。

 

四、行业启示:领先之后,比“规模”更比“规则”

 

标准输出:比亚迪在巴西、泰国、匈牙利推行“刀片电池安全”作为地方标准,等同把中国标准搬至海外,形成后进入者壁垒。价值链外溢:电机、电控、电池材料随整车出海,带动中游企业(如电机控制器、热管理模块)同步建厂,提升议价空间。政策风险:欧盟反补贴调查、美国IRA原产地规则,仍对“中国电池”设限,本地化比例与碳足迹认证将成为下一道关卡。

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在欧设立电池回收与碳足迹研究中心,提前满足CBAM数据要求;引入“电池银行”模式,用户买车不买电池,既降购置价,又把电池资产纳入能源运营,规避原材料波动。

 

五、展望:季度冠军之后,全球年冠还有多远

 

2024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纯电累计交付152.7万辆,特斯拉163.2万辆,差距10.5万辆。以Q3节奏推算,比亚迪Q4仅需保持环比持平,即可首次在全年维度超越特斯拉。变量有二:一是特斯拉Model Y改款上市时间;二是欧盟对华电动车关税终裁结果。无论结局如何,全球纯电市场已从“特斯拉单极”进入“双极并跑”,竞争维度正从“谁更快”转向“谁更能本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