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FSD被调查:288万辆车的“自动驾驶信仰”还值多少钱

2025年10月10日 汽车资讯 13 阅读

10月9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一纸公文,把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请下了神坛。288万辆车,一个看似冰冷的数字,背后却是无数车主把方向盘交给算法的日常。调查剑指FSD模式下闯红灯、逆行等“低级错误”,官方措辞冷静,市场反应却炸锅:特斯拉股价盘后跌掉一个“小鹏”,社交平台上“自动驾驶是不是伪命题”再次冲上热搜。这一次,争论不再局限于技术圈,而是每一个被红绿灯支配的普通人——毕竟,谁也不想成为算法试错的那块背景板

技术:99%的正确率,抵不过1%的“自杀倾向”

 

FSD Beta迭代了整整四年,马斯克年年喊话“年底落地”,实测视频里车辆行云流水,仿佛科幻片。但NHTSA盯上的,恰是那1%的“非主流场景”:天黑+雨滑+反光,摄像头把红灯看成黄灯;城市改建,高精地图没更新,车子把新设的隔离带当虚无,一把方向拐进对向车道。工程师视角这叫“长尾问题”,路人视角这叫“谋杀”。更尴尬的是,特斯拉坚持纯视觉路线,激光雷达派早就嘲讽:用两颗眼睛就想跑全图,人类司机都不敢这么卷。如今调查启动,相当于把“长尾”摆到法官面前,让统计学意义上的小概率,变成法庭上100%的被告。

 

商业:卖期货的“软件溢价”,还能撑多久

 

特斯拉财报里,FSD套餐标价1.5万美元,毛利率高到让苹果都眼红。但美国车主圈子里流传着一句话:“买FSD就像买健身房年卡,掏钱那一刻最兴奋。”截至二季度,只有四成车主真正激活Beta,其余人守着硬件却不敢开,因为“怕撞、怕罚、怕保险不赔”。NHTSA一旦坐实安全缺陷,不仅面临巨额召回成本,还要退回“期货”订金,软件收入可能瞬间变负债。更深远的影响是,整个智能电动车的“订阅制”故事都会被追问:当功能无法落地,提前收钱算不算欺诈?资本过去给特斯拉30倍市盈率,是把它当“出行苹果”,若软件溢价崩塌,估值就得回到“福特+电池厂”。

监管:从“放养”到“收网”,全球风向变了

 

美国原本对自动驾驶最宽容, DMV一张测试牌照就能上路。但短短半年,加州已要求特斯拉提交所有FSD事故视频;欧盟更狠,2024年起L3以上系统必须过“型式认证”,软件更新要像发动机一样做碰撞测试。中国同步收紧,《汽车驾驶自动化管理办法》草案把责任主体从驾驶员一键切换到车企,闯红灯的6分不再扣车主,而是扣企业“安全分”,分扣完禁止卖车。监管逻辑很明确:技术可以新,生命不能新。FSD这次被调查,大概率不是罚款了事,而是强制召回+限制功能,等于给全球打个样——“先上车后补票”的时代结束了。

 

回到用户视角,我们真正关心的不是288万这个数字,而是明天上班路过那个复杂路口,旁边驶来的特斯拉会不会突然“抽风”。调查文件里有一句不起眼的话:“制造商必须证明,系统在公共道路上的安全性不低于人类驾驶员。”短短一句,把延续了十年的“技术自证”翻转为“企业举证”——以前你说你能,你就上;现在你说你能,请先拿出数据说服我。对于马斯克,这是FSD的至暗时刻;对于行业,却是理性回归的黎明。自动驾驶不会死,但“蒙眼狂奔”的青春期该结束了。下一次,当销售再跟你说“放心,它能自己开”,你只需回一句:“好的,请把NHTSA报告给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