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豹豹5新增长续航版本,中低配价格或上调

2025年10月23日 汽车资讯 25 阅读

涨价3万,到底多了些啥?​

 

别光盯着 “涨3万” 的数字慌神,先看看长续航版给的 “干货” 够不够实在。对比老款 125km 续航版本,新款的升级可不是只加了块电池那么简单。​最核心的提升是续航和电池。老款 31.8 千瓦时的电池换成了 47.8 千瓦时的大电池,电量直接多了 50%,CLTC 纯电续航从 125km 飙升到 210km。这意味着啥?以前通勤来回 50km,一周得充两次电;现在充一次能跑四天,周末周边游 100 多公里的路程,完全不用开增程器,纯电就能搞定。而且电池还用上了 CTC 底盘一体化 2.0 技术,能量密度提升 19.7%,不光续航长,安全性也更靠谱。​

动力和操控也悄悄升级了。新款搭载了 DMO + 平台,多了个 “全速域路面感知控制技术”,简单说就是不管开快开慢、走公路还是烂路,车轮的抓地力都更稳,过个坑洼路面不用小心翼翼踩刹车了。老款车主别羡慕,官方说现有车主能通过 OTA 升级到这个平台,这点还算良心。​配置也加了不少 “料”。以前只有高配才有的后排座椅通风加热,现在长续航版全系都标配了;前排座椅背后多了生态接口,插个支架就能装 BYD Pad,后排孩子看动画片更方便。连细节都没放过,新增了暖风白外观和沙丘棕内饰,轮眉换成了耐刮的无喷漆材质,以后越野蹭到也不心疼。​

 

车企的“无奈”和“野心”都在价格里

 

有人问:“就不能加量不加价吗?” 其实这波涨价,既有成本压力的无奈,也藏着方程豹的市场野心。​从成本端说,电池是最大的 “吞金兽”。16 千瓦时的电池增量,按当前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算,光电池就得多花 1 万多块钱。再加上 DMO + 平台的技术研发、华为智驾系统的升级、内饰材质的优化,这些都得折算到价格里。车企不是慈善家,不可能一直贴钱卖车,尤其是豹 5 现在月销稳定在 4500 台,已经有了涨价的底气。​

 

更关键的是市场竞争的需要。现在硬派 SUV 市场早就卷起来了:坦克 300 Hi4-T 卖 24.98 万起,但纯电续航只有 110km;坦克 400 Hi4-T 续航 180km,起售价却要 28.58 万。豹 5 长续航版把续航拉到 210km,价格定在 26.98 万,刚好卡在两者之间,既能靠续航碾压坦克 300,又能靠价格压制坦克 400,这算盘打得可太精了。​还有个隐藏原因是 “产品分层”。老款 125km 版本继续卖,主打 “入门性价比”;新款 210km 版本瞄准 “品质家用” 和 “长途越野” 用户,这样既能留住预算有限的消费者,又能吸引愿意为续航和配置买单的中高端客户,一举两得。

 

成本与价值的再平衡​​

 

相比之下,“中低配价格或上调”的消息,听起来就没那么悦耳了。但这其实是可以预见的市场策略。今年以来,电池核心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以及供应链成本的整体上升,给所有新能源车企都带来了压力。价格调整是维持健康利润空间的现实选择。凸显长续航版价值:​​ 通过适当上调现有中低配车型的价格,可以自然地为新推出的、配置更高的长续航版本“让出”价格空间,让消费者觉得选择长续航版的“性价比”更高。这是车企产品组合定价的常见手法。

回到最现实的问题:是趁调价前“抄底”现款,还是等待更“香”的长续航版?

 

​​如果你看重性价比,且日常通勤距离不长:​​现有版本125公里的纯电续航已经足够覆盖绝大多数日常场景。趁着可能的价格调整窗口期入手现款,无疑是一个精明且实惠的选择。如果你是长途穿越爱好者,或对纯电续航有执念:​​那么,多花一些预算等待长续航版,绝对是值得的。更长的纯电续航带来的体验提升是实实在在的,这部分的溢价会转化为更优的用车体验和更少的里程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