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大哥”一汽伸手握住卓驭 35.8%的股权 100%的焦虑与野心
“中国一汽拟收购卓驭科技35.8%股权”。一汽作为共和国长子,手握红旗、解放,却在新能源赛道被蔚来、比亚迪甩得尾灯都看不见;卓驭名字听着像初创公司,其实是做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的老炮儿,年营收刚过十亿,卡在“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段位。一个缺灵魂,一个缺靠山,35.8%的股份,像一根红线把两端的焦虑牢牢捆在一起:老大哥怕错失下半场,小巨人怕熬不到天亮。
为什么是35.8%,而不是51%?精打细算的“安全距离”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汽如果真想“控股”,直接拿51%才是标准动作,如今偏偏停在35.8%,留下一段若即若离的“安全距离”。这背后,是一场心照不宣的博弈。首先,卓驭创始人团队仍掌握核心技术,一票否决权不肯松手;一汽若强吃,对方宁可“躺平”也不卖。其次,一汽账上现金流虽厚,但新能源、芯片、电池全是吞金兽,花小钱办大事才是当下最理性的政治正确。35.8%既能在董事会拿到关键席位,又不用并表,不把亏损立刻搬进自家财报,堪称“进可攻、退可守”的太极手法。再者,一汽背后还有国资委“紧箍咒”,控股意味着责任全线兜底,留一点余地,是给审计也是给自己留面子。
卓驭的算盘:借船出海,而非卖身求荣
对卓驭而言,这笔钱不是“救命”,而是“续命”。域控制器赛道早已杀成红海,华为、德赛西巷、经纬恒润轮番降价,卓驭的毛利率从35%一路滑到18%,再滑就见底。更难受的是车企的“三角债”——账期九个月起跳,研发还得继续烧。一汽的金字招牌一到,应收账款立刻升值,银行授信利率直降80个基点,相当于每年省下两千万财务费用;同时,红旗下一代纯电平台的大门也顺势开了一条缝,卓驭的域控方案得以“上车”验证,有了主机厂亲测背书,再去撩别的客户,腰杆瞬间硬了。创始人私下喝酒时说:“我们不是卖女儿,是给女儿找了个央企编制,彩礼收了,日子还得自己过。”
一汽的阳谋:用“小股权”换“大生态”
别小看这35.8%,它其实是一汽“生态拼图”的关键一角。过去三年,一汽在新能源领域四处撒网:入股电池厂、联合成立芯片公司、砸钱换道超车,但智能化始终差点意思——外购华为,灵魂归他人;全盘自研,时间又不等人。卓驭体量不大,却是国内少数能把域控、底层OS、中间件全栈打通的“异类”,更关键的是,它还没站队阿里或腾讯。一汽拿下这张“中立门票”,等于在自家生态里留了一个“插座”,未来红旗、奔腾、解放都能插拔式升级,不必再看互联网巨头的脸色。35.8%的股权,表面是财务投资,背地里是“生态锁喉”:既不让对手染指,又不至于把卓驭逼到墙角转投他人怀抱。
一场各取所需的“缓兵之计”,终点还是“灵魂归谁”
收购消息公布当晚,卓驭的工程师加班到十一点,办公区灯比往常多亮了两层;一汽总部却异常安静,连庆祝的香槟都没开。两家心里都清楚,这只是一场“缓兵之计”。一汽用钞票换来智能化门票,卓驭用股权换来活下去的粮草,彼此先搭伙过日子,爱情以后再说。但故事远没结束:一旦卓驭的域控在红旗EH7上跑通销量,一汽会不会顺势再加码?如果华为、比亚迪抛出更高估值,卓驭创始人会不会反水?35.8%像一枚楔子,已经钉进木板,裂缝会随时间扩大,最终是“全资拥抱”还是“和平分手”,取决于谁先把对方的短板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