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铭任“启境”品牌CEO 负责品牌战略和产品等工作 曾任职广汽集团

2025年9月27日 汽车资讯 18 阅读

近日,启境品牌官宣:刘嘉铭出任CEO,全面负责战略、产品与运营。名字尚显陌生的启境,因这位广汽“老将”的加盟,第一次被聚光灯打亮。舆论好奇刘嘉铭是谁?启境想做什么?

 

一、从广汽到启境:一条“体制内”出海者的轨迹

 

公开履历显示,刘嘉铭在广汽体系深耕近20年:先后主持过传祺GS4、GS8等爆款车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也主导了广汽新能源Aion系列的早期产品规划。从研发、采购到营销,他几乎跑通了整车价值链。更重要的是,他亲历了传统车企“油转电”的完整阵痛——既懂平台化开发的“慢功夫”,也见识过新品牌一夜破圈的“快打法”。广汽背景赋予他“体系化思维”,但也容易成为“路径依赖”。因此,外界更关注:离开“巨轮”的刘嘉铭,能否在创业水域里甩掉惯性,把“规模经验”转化为“速度优势”?

二、启境是谁?一张尚未摊开的“高端牌”

 

官方对启境的定位描述很简洁——“高端智能电动品牌”。而行业工商信息显示,其背后资本来自长三角一家动力电池与自动驾驶芯片的跨界联盟。这意味着,启境一出生便握住了“电”与“算”两张门票,无需经历早期新势力的“融资求生”阶段。刘嘉铭在内部信中透露:首款产品将绕过30万级“红海”,直接切入35-40万元区间,采用800V高压平台、高阶智驾与可插拔电池包,把“续航焦虑”和“补能等待”一次性打平。换言之,启境不想做“平价爆款”,而想做成“技术极客”的玩具——用稀缺体验建立品牌溢价,而非低价血拼。

 

三、后来者还有机会吗?把“传统经验”变成“创业杠杆”

 

“造车2.0”的残酷在于:先发者已把故事讲尽,供应链成本也被规模摊薄。后来者的窗口似乎只剩两条:技术断代,固态电池、城市NOA、全域800V等下一代平台;人群细分,高端玩家、户外极客、家庭第二部车等尚未被满足的“小场景”。刘嘉铭的优势恰在于“经验杠杆”,他知道如何与博世、大陆这类“Tier 1巨头砍价,也明白怎样把一款车的BOM成本“抠”到小数点后两位;他熟悉广汽丰田的“精益制造”,能把良品率与节拍优化直接复制到新工厂;他更亲历过传祺GS4月销破3万的“高光”,懂得品牌从0到1的“节奏感”,先技术锚点,再情感共鸣,最后才是规模放量。

四、风险与展望:高端不是“堆料”,而是“定义权”

 

当然,挑战同样明显。品牌空白,启境没有用户基盘,也没有“用户型企业”标签,如何把“技术语言”翻译成“生活方式”?资本耐心,高端意味着慢热,月销量可能长期徘徊在几千台,背后金主能否接受“慢回报”?个人瓶颈,刘嘉铭擅长“规模操盘”,但高端玩的是“定义权”——谁先提出被追捧的价值观,谁才能掌握溢价。答案或许藏在“共创”二字,据悉启境将开放车辆底层接口,让用户参与功能定义;同时建立“车主实验室”,把高阶智驾的迭代权交给核心用户。用“技术极客”圈住第一波粉丝,再用“共创故事”溢出到更大人群——这套“先窄后宽”的路径,与当年小米早期“为发烧而生”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