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极一时的“蔚小理”,它为何掉队了。
曾经的 “三巨头”,现在差出一个量级
今年年初的新能源销量榜一出来,不少人都愣住了:理想单月卖了近 3 万辆,小鹏也突破 3 万大关,而蔚来主品牌才卖了 7951 辆,就算加上子品牌乐道的 5912 辆,总销量刚过 1.3 万,连前两位的一半都不到。这差距放在几年前根本不敢想。2020 年那会儿,“蔚小理” 还像新能源圈的 “三剑客”,蔚来靠着换电服务圈粉无数,车主群里满是 “服务天花板” 的夸赞。可现在再看街头,理想 L 系列、小鹏 G6 随处可见,蔚来的 ES6、EC6 反而没那么显眼了。有车友开玩笑说:“以前聊电动车必提蔚来,现在朋友选车,先问理想小鹏,最后才想起蔚来。”

更扎心的是子品牌的表现。蔚来推出乐道想抢 20 万元以下市场,结果撞上了小鹏 MONA、小米 SU7 这些 “性价比狠角色”—— 人家同样的价钱能给 L3 级智驾,乐道的配置却显得平平无奇,半年下来也没掀起水花。就像开奶茶店,主打高端款卖不动,想做平价款又拼不过对手,两头为难。
换电站:是 “护城河” 还是 “烧钱坑”?
很多人还记得,蔚来最打动人的就是换电服务 —— 不用等充电,9 分钟就能满血复活,高速上跑远路也不愁。可没人想到,这个曾经的 “王牌”,慢慢变成了拖后腿的 “包袱”。先说烧钱的程度。建一座换电站早年要 300 万,现在降到 150 万,但全国 3107 座建下来,光本钱就砸了 40 多亿。更头疼的是运营:上海核心区的换电站一天能接近千单,勉强能赚钱,可县城里的站点一天才几单,纯属赔本赚吆喝。2024 年蔚来全年亏了 400 多亿,光换电网络就花了超百亿,相当于每天往水里扔 1 个亿。
更尴尬的是 “服务别人,亏了自己”。蔚来的充电桩 80% 都在给非蔚来车主用,换电站也经常有其他品牌的车来蹭,可这些人转头还是买了小鹏、理想。就像开了家免费健身房,吸引了一堆路人来锻炼,却没人办年卡,成本全自己扛。
有人说换电是 “技术理想主义”,这话没说错。特斯拉搞 “车身电池一体化”,友商们都在跟进,可蔚来为了统一换电规格,车型设计得束手束脚。用户也犯嘀咕:“频繁拆电池会不会不安全?以后技术升级了,老款电池是不是就淘汰了?” 这些顾虑,慢慢变成了不买的理由。
资金告急,现金流仅能支撑两年
财务数据揭示了蔚来的艰难处境。截至一季度末,蔚来现金储备仅260亿元,按季度亏损50亿计算,资金链仅能维持2年。蔚来的总负债超过900亿,资产负债率增至92.55%。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朱西产教授甚至抛出“蔚小理三年内团灭”的论断。他直言:“未来三年,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独立生存概率为零,必须尽快启动兼并重组。”资本市场对蔚来的信心也在动摇。美银证券分析师将蔚来股票目标价从4.90美元下调至4.30美元,伯恩斯坦则将蔚来汽车ADR目标价从4.50美元下调至4.00美元。

新能源赛道还很长,理想靠 “家庭定位” 跑通了,小鹏靠 “技术性价比” 冲起来了,蔚来要是能把烧钱的 “包袱” 变成赚钱的 “资产”,把落后的 “短板” 补上,未必不能追回来。毕竟曾经能和 “小理” 平起平坐,说明它手里的牌并不差 —— 关键是接下来,要把牌打对。等待蔚来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