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内卷升级:华为鸿蒙座舱 vs 小米澎湃OS,用户体验差距有多大?
上车即连的快乐
对智能座舱来说,“连接”是最基础也最影响心情的一环。华为鸿蒙座舱的核心优势,是把“手机车机一体化”玩到了极致——这得益于华为手机和车机共用的鸿蒙系统底层。同学试驾问界M9时亲测:手机揣兜里刚拉开车门,车机就自动弹出“接续连接”提示,前一秒在手机上刷的导航路线,直接“飞”到15.6英寸的中控屏上,连导航语音都还是自己设置的语音包。

更绝的是“多屏流转”,他把手机里没听完的 podcast 划向车机,声音立刻切换到车载音响;中途同事发来工作文档,在车机上点开就能编辑,停车后文档自动同步回手机,完全不用来回传文件。这种“手机和车机像一个设备”的体验,对华为老用户来说特别顺手。小米澎湃OS的连接逻辑则是“快且全”。它不依赖小米手机,但连接速度同样惊人——用小米14扫车机上的二维码,1秒就能完成配对,比连WiFi还快。如果是小米全家桶用户,优势更明显:连接后车机里能直接显示小米手表的心率数据,开车时心率过高会自动提醒;甚至能通过车机控制家里的空气净化器,提前打开换气。不过阿凯发现,非小米手机连接时,部分流转功能会受限,比如苹果手机只能实现基础的导航投射。
谁是“喊一声就灵”的贴心助手?
开车时手不能离方向盘,语音控制就成了“刚需”。这一轮对比,两者各有千秋,但都远超传统车机。
华为鸿蒙座舱的语音助手“小艺”,胜在“懂上下文、能接梗”。阿凯试驾时故意刁难:“小艺,打开空调24度,顺便看看副驾温度多少”,小艺不仅立刻执行,还回复“副驾当前26度,需要同步调低吗?”;中途孩子在后座喊“我冷”,不用指定唤醒词,小艺会自动识别方位,问“是要调高后座温度吗?”。就算在高速上开着窗,风噪声很大,它也能精准识别指令,不会出现“喊破嗓子没反应”的尴尬。
小米澎湃OS的语音助手“小爱同学”,则赢在“多指令并行、控得够全”。阿凯试过一次说清多个需求:“小爱,导航去最近的咖啡店,避开拥堵,同时播放周杰伦的《晴天》”,小爱一秒没犹豫就全部完成;最让他惊喜的是“跨设备语音”,在车机上喊“小爱,让家里的扫地机器人开始工作”,家里的小米扫地机器人真的会启动。不过在连续对话上稍逊一筹,超过3个指令后需要重新唤醒。
鸿蒙的Petal Maps红绿灯倒计时准得惊人,小米的高德定制版能预测到达后车位情况。两者都支持手机导航一键流转,但华为的隧道惯性导航更稳,GPS丢失时照样指引。
你能想到,小米座舱居然能玩《原神》,华为的座舱更注重影音——配合HUAWEI Sound音响,看剧如临影院。不过开车时,这些花活还是少用为妙。

智能家居联动对比,小米明显占优。下班路上说“小爱同学,打开空调”,到家直接凉快;华为生态链设备较少,但支持更多第三方品牌接入。
如果你是华为手机用户,经常需要跨城行驶,对隐私安全要求极高的话,优先考虑鸿蒙。但如果家里一堆米家设备,爱在车上等人刷剧打游戏,喜欢尝鲜新功能,那么小米是你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