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YU7 MAX 深度试驾报告:续航、性能与日常实用性一次说清
- 汽车测评
- 8天前
- 27热度
一、写在前面
自小米 YU7 发布以来,“现象级”三个字已经被用滥。但上一次简短的试驾会留下了太多空白:真实电耗、极限性能、赛道表现、日常体验到底如何?这一次,我们把车借出来,在北京入秋 20 ℃ 左右、不开空调的理想工况下,把能测的都测了一遍。结论先放这儿:
• 续航/电耗:城市 11.5 kWh/100 km、高速 24.5 kWh/100 km,成绩同级第一梯队;
• 性能:3.4 s 破百,但原厂节能胎拖了刹车和赛道后腿;
• 日常:好开、智能、延续 SU7 家族基因,买回家不后悔。
• 续航/电耗:城市 11.5 kWh/100 km、高速 24.5 kWh/100 km,成绩同级第一梯队;
• 性能:3.4 s 破百,但原厂节能胎拖了刹车和赛道后腿;
• 日常:好开、智能、延续 SU7 家族基因,买回家不后悔。
下面进入硬核测试与主观体验。
二、续航 & 电耗:不开空调,北京秋季实测
测试车型:YU7 MAX 小轮圈 + 节能胎
电池容量:≈ 102 kWh(官方)
温度:18-22 ℃,空调关闭
电池容量:≈ 102 kWh(官方)
温度:18-22 ℃,空调关闭
工况 | 均速 | 电耗 | 推算续航 | 备注 |
---|---|---|---|---|
城市综合 | 27 km/h | 11.5 kWh/100 km | 885 km+ | 含拥堵、环路、红绿灯 |
高速 | 105 km/h | 24.5 kWh/100 km | 500 km+ | 京津往返,ACC 110 km/h |
一句话总结:如果你每天通勤 50 km,城市工况两周充一次电毫无压力;周末 400 km 以内自驾,高速中途补一次即可。
实用贴士:
实用贴士:
-
高速场景尽量把 ACC 设在 110 km/h 以内,120 km/h 以上电耗会跳到 26-27 kWh/100 km。
-
节能胎滚阻低、噪音小,但抓地极限确实一般,后文会细说。
三、性能测试:加速惊艳,刹车留遗憾
-
加速
• 模式:Boost + 弹射起步
• 成绩:0-100 km/h 3.4 s(气温 21 ℃,电量 90%)
体感:前段推背感极强,80 km/h 后稍有衰减,整体线性。 -
制动
• 100-0 km/h:38.0 m
• 问题:节能胎纵向抓地力不足,ABS 介入早;连续第 2 脚就掉到 40 m 开外。
建议:对性能有要求的同学,首改项目一定是换胎。原厂胎适合“买菜”。
四、赛道体验:一圈定胜负
场地:北京锐思赛道,气温 22 ℃
轮胎:原厂韩泰 Ventus S1 evo³ EV(节能取向)
限制:只刷 1 圈,刹车第 2 圈过热报警
成绩:1:04(作为参考,同级纯电 SUV 原厂胎最快 1:02-1:03)
轮胎:原厂韩泰 Ventus S1 evo³ EV(节能取向)
限制:只刷 1 圈,刹车第 2 圈过热报警
成绩:1:04(作为参考,同级纯电 SUV 原厂胎最快 1:02-1:03)
主观感受
• 转向:指向准、阻尼随速增益自然;
• 四驱:动力分配几乎无迟滞,出弯可轻微滑移,乐趣足;
• ESC:赛道模式可调 10 级,全关后车尾活跃但可控;
• 热衰减:刹车和轮胎都是瓶颈,建议换高性能胎 + 钢喉/刹车皮再下赛道。
• 转向:指向准、阻尼随速增益自然;
• 四驱:动力分配几乎无迟滞,出弯可轻微滑移,乐趣足;
• ESC:赛道模式可调 10 级,全关后车尾活跃但可控;
• 热衰减:刹车和轮胎都是瓶颈,建议换高性能胎 + 钢喉/刹车皮再下赛道。
一句话:YU7 的底盘功底给了驾驶者极大信心,原厂节能胎是封印,换胎即可解锁 8 成以上潜力。
五、日常驾驶:SU7 的“增高版”好搭档
-
坐姿/视野
SUV 车身带来更好通过性,坐姿比 SU7 升高 60 mm,前方视野开阔;后排头部空间一拳三指,纯平地台。 -
车机 & 智驾
• HyperOS 车机流畅度依旧是第一梯队,语音响应 < 700 ms;
• 高速 NOA 实测:北京五环-六环往返 80 km,0 接管,车道居中稳;
• 城市 NOA:目前仅覆盖亦庄、海淀部分路段,保守但可用。 -
NVH
城市 60 km/h 以内 58 dB;120 km/h 高速 65 dB,比 SU7 略高 1-2 dB,主要是 SUV 撞风面积大。 -
能耗小技巧
• 动能回收设“自适应”,系统会按前车距离自动调节回收力度,乘客不易晕车;
• 空调开“ECO”模式,压缩机功率下降 20%,对续航影响 < 3%。
六、购买建议:一张表看懂怎么选
需求 | 推荐配置 | 必改/可改项目 | 理由 |
---|---|---|---|
纯通勤、家用 | YU7 MAX 小轮圈节能胎 | 无需改装 | 续航最长,NVH 最好 |
偶尔自驾+山路 | YU7 MAX 大轮圈+运动胎 | 换米其林 PS4 SUV 或 P Zero | 抓地大幅提升,刹车距离缩短 3-4 m |
赛道/激烈驾驶 | YU7 MAX 大轮圈 | 换胎+换刹车皮+钢喉 | 原厂刹车皮 300 ℃ 即衰减,升级后可持续 5-6 圈 |
七、结论
小米 YU7 MAX 用实测数据证明了:
• 电耗/续航是目前同级纯电 SUV 的“天花板”;
• 性能底子极好,只是被节能胎封印;
• 日常驾驶延续了 SU7 的“好开”基因,高坐姿+大空间让它更实用。
• 电耗/续航是目前同级纯电 SUV 的“天花板”;
• 性能底子极好,只是被节能胎封印;
• 日常驾驶延续了 SU7 的“好开”基因,高坐姿+大空间让它更实用。
如果你追求“一车全能”——工作日通勤、周末自驾、偶尔跑山——YU7 MAX 几乎找不到明显短板;若你对极限性能有执念,换套胎、换套刹车即可,成本 < 1.5 万,就能把潜力完全释放。
一句话总结:买 SU7 是因为热爱驾驶,买 YU7 是因为热爱驾驶且需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