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元新车也带“老司机” 元戎启行把高阶智驾做成大众标配
- 汽车资讯
- 8天前
- 24热度
“15 万级就能用城区 NOA?” 8 月底,随着元戎启行把新一代 VLA方案正式装进 A 级燃油与混动平台,这句疑问句一下子变成了肯定句。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高阶智驾第一次不再是豪华车的专属,而是像倒车影像一样,成为“买车就带”的功能。元戎启行如何做到既先进又便宜?我们拆成三步看。
第一步:技术减法——把算法“瘦身”到车规芯片能跑
过去城区 NOA 需要双 Orin-X 加大算力域控,成本上万。元戎启行的做法是用“一套大模型离线训练,车端小模型在线推理”。他们先把 30 亿参数的视觉语言模型在云端用海量中国路况喂饱,再蒸馏出一版 1 亿参数以内的小模型,塞进 30 TOPS 左右的国产芯片即可实跑。
实测结果显示,小模型在典型城区场景的通过率只比大模型低 1.8%,却省下 70% 的算力与 60% 的功耗。换句话说,车企不用再为散热和电源重新开模,直接沿用原有座舱域控就能升级,硬件 BOM 成本从万元级降到千元级。
实测结果显示,小模型在典型城区场景的通过率只比大模型低 1.8%,却省下 70% 的算力与 60% 的功耗。换句话说,车企不用再为散热和电源重新开模,直接沿用原有座舱域控就能升级,硬件 BOM 成本从万元级降到千元级。

第二步:场景减法——把“万能”拆成“够用”
不少用户担心:低价是不是意味着功能缩水?元戎启行的答案是“先把高频刚需做到极致”。他们统计了全国 200 万公里的用户行程,发现 90% 的城区 NOA 需求集中在上下班通勤、商场地库、学校门口三大场景。
于是 VLA 1.0 优先“死磕”这三类工况:
早高峰加塞博弈:用博弈模型提前 2 秒预测旁车动机,刹车点头减少 40%;
商场螺旋地库:结合语义地图,转弯半径可做到 4.9 m,A 级车也能一把过;
学校门口临停:识别家长挥手即停,自动绕行人、三轮车,平均通行效率提升 25%。
其他长尾场景用“人机共驾”兜底:系统识别到没把握的情况提前 3 秒提示接管,接管率从行业平均的 1.2 次/百公里降到 0.4 次/百公里。用户感知不是“缩水”,而是“够用且省心”。
早高峰加塞博弈:用博弈模型提前 2 秒预测旁车动机,刹车点头减少 40%;
商场螺旋地库:结合语义地图,转弯半径可做到 4.9 m,A 级车也能一把过;
学校门口临停:识别家长挥手即停,自动绕行人、三轮车,平均通行效率提升 25%。
其他长尾场景用“人机共驾”兜底:系统识别到没把握的情况提前 3 秒提示接管,接管率从行业平均的 1.2 次/百公里降到 0.4 次/百公里。用户感知不是“缩水”,而是“够用且省心”。
第三步:商业减法——让主机厂“零库存”上车
过去高阶智驾的交付节奏是“车企下单—Tier 1 定制—12 个月匹配”。元戎启行把 VLA 做成“乐高件”;传感器:标配 8M 前视+4D 毫米波,与现有 L2 硬件复用 70%;软件:算法栈按 ASPICE L2 流程封装,车企 8 周可完成标定;数据:OTA 回传后云端自动标注,车企无需自建数据工厂。
结果是,一家年销量 20 万辆的自主品牌,可在不追加 CAPEX 的前提下,把 15 万级主销车型在 6 个月内升级城区 NOA,单车摊销成本 2800 元,比传统方案低一半。
技术不是炫技,而是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用户。元戎启行用“算法瘦身、场景聚焦、商业松绑”三板斧,把城区 NOA 打成了 15 万级市场的标配,也让“全民智驾”第一次有了清晰的时间表,不是明年,不是后年,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