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同跃称“智界是奇瑞的第一战略优先级 所有资源都要为它让道
- 汽车资讯
- 6天前
- 25热度
8 月 25 日,两款新车款新款 R7 与 S7,只是前菜,真正的主菜是奇瑞董事长尹同跃的一句话:“智界是奇瑞的第一战略优先级,所有资源都要为它让道。”在传统车企里,能让一把手把话说得这么绝,十分罕见。这意味着,智界从此不是奇瑞的“子品牌”,而是一张全新的王牌,直接决定了奇瑞在未来智能化战场的生死。
过去外界看奇瑞与华为的合作,总觉得“差点火候”。原因无非两条:一是奇瑞长期坚持自研,舍不得把灵魂交出去;二是华为同时牵了几家车企,资源难免分散。于是,智界首款车型上市时,销量没有一鸣惊人,质疑声随之而来:奇瑞是不是又犹豫了?

尹同跃这次干脆把话挑明——犹豫期结束。奇瑞内部已经重新排兵布阵:集团层面专门成立“智界事业群”,直接向董事长汇报;研发、采购、制造、销售四条线全部独立核算,预算优先、人力优先、产能优先。换句话说,智界以后抢的不是奇瑞的“剩饭”,而是“第一口热汤”。
发布会上给出的三组数字可以当作坐标系:100 亿元专项资金——不是“口头支持”,而是已经到账的首期款,后续按需追加;5000 人研发团队——其中 2000 人来自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常驻芜湖与合肥,与奇瑞工程师同吃同住,目标只有一个:把 ADS、鸿蒙座舱、车云一体做到极致本地化;产销服一体化独立运作,销售公司、交付中心、补能网络全部新建,不再与奇瑞并网。消费者以后在商场里看到的“智界空间”,跟隔壁的奇瑞 4S 店是两个体系。总之智界已经不是“奇瑞+华为”的加法,而是“1+1=新 1”的化学反应。

“双主理人”模式好在哪
相比其他车企把华为当供应商,智界更像“联合创业”——奇瑞负责整车架构、底盘调校、供应链整合,华为负责智能化全栈、用户运营、生态拓展。双方各自保持边界,又共享数据与收益。这样做的好处有三点。
节奏更快:传统大车企做一款新车要 36 个月,智界把周期压到 24 个月以内;
体验更整:鸿蒙座舱与奇瑞自研的 EEA 3.0 电子电气架构原生打通,OTA 频次可以做到月度级;
品牌更清:消费者不会把智界当成“高端奇瑞”,而是一个独立的高端新能源标签,溢价空间直接打开。
体验更整:鸿蒙座舱与奇瑞自研的 EEA 3.0 电子电气架构原生打通,OTA 频次可以做到月度级;
品牌更清:消费者不会把智界当成“高端奇瑞”,而是一个独立的高端新能源标签,溢价空间直接打开。

用户能得到什么
对消费者而言,最关心的不是战略,而是“值不值”。从目前透露的产品信息看,智界 2.0 阶段的新车有三个明显卖点:续航扎实:800V 高压平台+华为碳化硅电驱,CLTC 续航 800 km 起步,实测城市工况打 9 折以上;智驾好用:ADS 3.0 城区 NCA 不再依赖高精地图,覆盖全国 99% 公开道路,平均接管里程提升到 150 km;生态打通:鸿蒙座舱与华为手机、平板、手表、智能家居无缝互联,一次账号登录即可同步所有场景。换句话说,花 30 万左右买到的不是一辆“带华为车机的奇瑞”,而是一辆“华为深度赋能、奇瑞精工制造”的全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