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双线作战”的背后:长期战略最重要的任务是市场份额

2025 年的中国车市像一条同时踩下油门和刹车的赛道:价格血战让单车利润被削成纸,电动、智能两条技术栈又逼着车企继续加码投入。很多品牌忙着“活下去”,零跑却用两条消息把自己推上热搜:B01 上市 4 个月交付破 5 万;首批 B01 海运欧洲,9 月亮相慕尼黑车展。为什么偏偏是零跑?我们把成都车展现场与高管采访的碎片信息拼在一起,发现这家公司其实只做了三件事,但每一件都正好踩在行业拐点上。
一、把“自研”做成成本杠杆
零跑高级副总裁曹力算过一笔账:一套 800V 高压平台如果只外购,成本要比自研高 18%。零跑从电驱到智驾芯片全部自己造,既让 B01 把价格压进 12 万元区间,又留出了 5% 以上的毛利。结果就是,别人降价赔本,它降价还能赚钱。
二、让“全球化”成为规模放大器
国内卖 5 万台只是热身。副总裁周颖透露,欧洲订单已经排到 2026 年一季度,B01 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的预售价均高出国内 25%。这意味着,同一款车,欧洲卖一辆的利润≈国内卖两辆,规模与利润第一次同步放大。
三、用“颜色”链接年轻人
B10 用全新摩根粉首发,现场 90 后、00 后观众排队打卡。不要小看配色,调研显示,年轻用户愿意为“专属车漆”多付 3000-5000 元。零跑把“选装”做成情绪价值,既提升客单价,又降低库存风险。
四、该不该现在下单
家用首购:B01 12.98 万版本已经配 69 kWh 电池+L2+热泵,城市通勤一周一充,性价比天花板
个性玩家:B10 摩根粉限量 3000 台,9 月 15 日 20:00 盲订,订金 1000 元可退
观望党:等 10 月慕尼黑车展开完,欧洲售价公布后,国内大概率再送一次“出海纪念版”权益,不急可慢选。
总之,在行业淘汰赛最血腥的阶段,零跑用“技术自研降本+全球化溢价+年轻人情绪价值”这三板斧,把后来者的身份变成了差异化武器。如果你想在 20 万以内买一台既能跑欧洲、又能上热搜的电车,B01 已经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