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的崛起,大众、宝马被曝谈判采购比亚迪刀片电池
离谱又真实:以前抄作业的人,现在来买 “核心答案”
前阵子汽车圈传了个大消息:大众、宝马正跟比亚迪谈判,想把刀片电池装进自家的电动车里。刚看到时我差点以为是谣言 —— 要知道十年前,咱们买合资车还得盯着 “德国技术”“宝马发动机”,4S 店销售都得强调 “进口核心部件”;现在倒好,曾经的行业标杆,反过来求购中国品牌的电池了。这事儿其实早有苗头。去年丰田就把刀片电池塞进了纯电轿车 bZ3 里,奔驰 GLC350el、林肯航海家这些 40 万以上的豪车,也悄悄用上了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有车主拆开新买的丰田车,发现电池上印着 “BYD” logo,调侃说 “买丰田送比亚迪核心技术”。现在连大众、宝马都动了心,说白了就是 “刚需”。大众 CEO 奥博穆自己都承认,比亚迪的技术成了行业 “珍贵燃料”,逼着他们加速研发。就像以前班里的学霸,突然发现曾经的中等生藏着解题秘籍,不借过来用用,自己就要被甩在后面了。
刀片电池凭啥?安全、续航、省钱全占了
能让巨头低头,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肯定有 “真本事”。咱们普通人买车最关心啥?安全别出事、续航别掉链子、用车别太费钱,这三点它全踩中了。先说最让人揪心的安全问题。以前总听说电动车充电起火,可刀片电池 2.0 能扛住 “三针叠加穿刺” 实验 —— 相当于用钉子扎进电池,居然还不起火,热失控触发温度得超过 500℃,比国标要求的安全时间多了十好几倍。有测试机构做过极端实验,把电池包泡水里、从高处摔下来,结果照样正常工作。对咱们来说,这就相当于给车装了 “安全金钟罩”,雨天充电、磕碰刮擦都不用瞎担心。
不止是电池:国产车的 “肌肉”,藏在全产业链里
可能有人会说 “不就是个电池吗”,但这事儿的意义远不止于此。电池是电动车的 “心脏”,占了整车成本的三分之一,以前这颗 “心脏” 大多靠进口,现在咱们不仅能自己造,还能造得比别人好。更牛的是比亚迪的 “全产业链能力”。疫情期间芯片短缺,不少车企停工待产,比亚迪却能自己造芯片,还能外供给其他品牌。从电池材料到芯片,从电机到整车制造,几乎啥都能自己搞定,就像开饭店不仅有独家秘方,还自己种蔬菜、养牛羊,成本和品质都能攥在手里。
强强联手,全球化竞争的新格局,大众、宝马谈判采购比亚迪刀片电池,反映了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深刻变化。比亚迪与戴姆勒早有合作基础,而此前奥迪也被传可能将入股比亚迪电池业务部门,或共同成立合资公司。这些动向表明欧洲车企正在积极寻求与中国电池技术领军企业合作,以弥补自身在电动化核心技术上的不足。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来说,这是从“技术追随者”向“技术输出者”转变的关键一步。曾经,我们需要市场换技术;如今,我们以技术赢得市场。未来我们也将站上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