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汽车:在风暴中航行的创新者,未来路在何方?
市值跌九成、半年亏百亿,李斌的翻身仗难打吗?
“以前看蔚来是‘高端新势力标杆’,现在总刷到‘会不会倒闭’的讨论。” 一位纠结换车的老车主说出了很多人的顾虑。2025 年的蔚来,正站在最关键的十字路口:市值从千亿美元巅峰缩水至 730 亿港元,蒸发近 90%;2025 年上半年净亏超 120 亿,成立十年累计亏损已突破千亿;1 月销量环比暴跌 55.4%,直接跌出新能源品牌前十。曾经靠服务和生态圈粉无数的蔚来,怎么突然走到了 “生死线” 上?

市值跌掉九成,市场为啥不买单了?
2021 年的蔚来有多风光?市值冲破千亿美元,力压大众、宝马,成全球第三车企。但四年过去,它的市值连巅峰时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甚至不如 2018 年刚上市时的水平。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的背后,是对 “烧钱模式” 的彻底失望。蔚来的 “钱烧得太猛” 早已不是秘密。单座换电站成本就达 300 万元,2025 年计划新增 500 座就得砸 15 亿,而它账面现金已不足百亿。更关键的是,钱没烧出可持续的盈利 ——2025 年二季度毛利率仅 10%,而销售和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长期超 20%。就像开店总在装修却赚不到钱,投资人自然会失去耐心。
降本增效与战略调整
面对挑战,蔚来正在积极寻求转型。公司近期宣布了多项降本增效措施:
精简车型平台:从三大平台整合为单一平台,降低研发成本
推迟海外扩张:暂缓欧洲市场扩张计划,聚焦国内市场
优化运营效率:关闭部分利用率低的NIO House,提升换电站运营效率

高端定位的双刃剑
换电站、NIO House等独特服务体系投入巨大。且研发开支庞大:每年超过百亿元的研发投入,涉及三电系统、智能驾驶全栈自研。市场竞争白热化,宝马、奔驰等传统豪华品牌加速电动化,价格下探至30万区间。
一分钱掰两半花
“四季度盈利是必须跨越的生死线!” 李斌在内部会上的表态,透着破釜沉舟的决心。为了活下去,曾经的 “理想主义者” 开始变得务实,连他自己都推行 “百万倍成本思维”:“省 1 块钱乘以 100 万辆就是 100 万,省 1000 块就是 10 亿”。砍成本的动作很果断:关闭广州珠江新城月租 120 万的牛屋,砍掉冗余的直播间和投流岗位,欧洲市场从直营改代理模式,连萤火虫车型的专属换电站计划也因 “不划算” 紧急叫停。这些 “抠门” 的操作,本质是把钱集中到 “能赚钱的地方”—— 优先保障乐道 L90 和全新 ES8 的产能,这两款车一个是 “走量先锋”(上市 20 天交付 6400 台),一个是 “利润担当”(毛利率超 20%)。
产能爬坡成了 “救命稻草”。蔚来第三工厂 9 月投产,4 个工厂月产能将提至 5.6 万辆,乐道 L90 和 ES8 10 月产能都能达 1.5 万辆。按计划,四季度要交付 15 万辆新车,把毛利率拉到 17%-18%,同时把三费控制在 75 亿以内。这就像餐馆终于找到爆款菜,得赶紧扩后厨、控成本,才能靠走量赚钱。李斌的翻身仗究竟能不能赢,我们静观其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