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经民的“非庆功”方法论 荣威M7想先“活下去”再“火起来”
9月17日,荣威M7 DMH上市,限时8.58万起,直接把插混家轿拖进“燃油车价位段”。台下掌声刚起,俞经民却先给团队浇了半桶冷水:“爆款?还早,先别想着庆功。”红海、血拼、价格倒挂,是插混市场的日常;荣威这次选择“掀桌子”式定价,看似粗暴,背后却是一整套“先活下去,再活精彩”的爆款逻辑。AutoLab在后台追问:到底怎么打?
8.58万,比同级插混平均低1.5万,比合资燃油紧凑型轿车还便宜3000。钱漾直言:“我们不打算靠降价赚吆喝,这是入场券。没有第一次进店,就没有后面故事。”DMH系统1400km综合续航、3.9L馈电油耗,被拆成用户听得懂的“一周只加一次油,一月只充两次电”,算账表直接贴在4S店玻璃上——“油电对比,三年省出一辆五菱宏光MINIEV”。价格锚点打穿,用户才愿意坐进来听你讲技术。
俞经民反对“技术自嗨”:“别跟用户讲双电机DHT有几根轴,告诉他堵车时空调能吹多久。”M7把电池冷媒直冷、2C快充、对外放电做成场景包——“露营一晚,空调+投影+电烤炉,电量还剩18%”;底盘用上了同价位少见的E型多连杆,但宣传页只写“过减速带不洒水”。先给“感知价值”,再给“技术价值”,让用户觉得“花8万买到15万的体面”,这才是“值”。
一二线插混饱和,三五线才是增量。荣威给经销商下KPI:半年内200城“商超快闪+县镇集市”双场景,不摆参数墙,直接摆“一箱油挑战”——现场加油封箱,直播开到隔壁市再回来,油耗比油表更扎心。乡镇用户认实测不认广告,M7用“省油真人秀”完成首轮心智渗透。俞经民调侃:“别瞧不起县镇,人家加油比一线城市贵5毛,省不省油一眼看穿。”
低价不是慈善,是供应链“挤水分”。DMH系统与上汽大众共用电机、电控,规模化摊薄15%成本;电池采用“短刀磷酸铁锂”,长度缩短1/3,pack成本再降8%;车身铝换钢、激光焊换点焊,单车省400元,NVH不降反升——因为加了30块隔音棉。钱漾总结:“每一刀砍下去,都对应用户可感知的价值,而不是偷工减料。”把成本拆成“用户愿意买单的功能”,才敢把价格打到“骨折”。
不搞大定权益、不玩“上市即锁单”,M7选择“盲订—小定—交付”三段走:盲订交99元抵1000油卡,小定送3年6次保养,大定前可无条件退订。俞经民解释:“让用户先摸到方向盘,再摸到钱包。”首批交付车主被拉进“省油挑战赛”,每周晒油耗、晒里程,官方只发红包不删帖。慢节奏换来低投诉、高转介绍——试驾转化率做到38%,比行业均值高12个点。“爆款不是上市那一天炸响,而是交付后三个月还能听到回声。”
荣威M7的“爆款方法论”听起来一点也不性感:先砍价格、再砍成本、再砍焦虑,最后砍自己。砍掉“靠品牌溢价躺赚”的幻想,砍掉“技术自嗨”的优越感。8.58万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让用户先用脚投票,再用省油数据替品牌背书。爆款不是发布会上的PPT,而是交付后用户愿意帮你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