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全开满载上路,新能源车续航真相令人震惊!
夏季高温与长途满载出行的双重考验下,新能源车续航里程面临真实挑战。实测数据显示,一些车型的续航表现与官方标注存在显著差距。
一位新能源车主在夏季满载家人出行,车辆标注续航550公里,实际行驶210公里后,仪表盘显示续航仅剩200公里,实际续航不足官方数据的65%。
此类情况并非孤例。另一位车主在类似条件下,车辆标注600公里续航,实际仅行驶380公里。新能源车在高温、满载、开空调等真实场景下的续航表现,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测数据揭示续航衰减现状
2025年多家媒体进行的续航测试结果显示,新能源车在极端条件下的续航表现差异显著。易车进行的2025新能源极限续航测试,涵盖了超过20个品牌的60余款热门新能源车型。
测试模拟极端条件,车辆满载,设为运动模式,动能回收调至最低,空调设置为22度,以120公里/小时的速度持续行驶。
在这种严苛测试环境下,结果令人震惊。多数车型的续航达成率仅在50%-60%之间,表现最佳的车型也仅达到65.1%。
不同车型的表现差异明显。以纯电动车型为例,小鹏MONA M03的续航达成率为65.1%,而五菱缤果仅为49.1%。
插电混动车型中,海豹06以1233.7公里的极限续航位列第一,吉利银河星耀8以1205.6公里紧随其后。
技术原理解析续航衰减原因
新能源车续航衰减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多重技术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电池高温衰减、空调高功耗、充电设施适配性差是三大核心痛点。
与传统燃油车不同,电动车空调完全依赖电池供电。夏季制冷模式下,空调功率通常在1.5-3kW之间,相当于每小时消耗1.5-3度电。
以50kWh电池容量计算,持续开启空调可能导致每小时损失3%-6%的电量。
车速与风阻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高速行驶时,车速快、风阻大,电机需要输出更多动力,耗电自然增加。
实测显示,当时速从60公里提升至100公里时,风阻导致的能耗增加可达30%以上。
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更是明显。锂电池在零下环境电解液变粘稠,锂离子移动速度骤降,可用容量可能缩水15%。而高温环境则会加速电池衰减,影响使用寿命。
CLTC测试标准与真实用车场景的差异也是重要因素。厂家标注的续航里程往往是在理想状态下测得:路况平坦,无风阻,不开空调,单人驾驶,车速保持在60公里/小时左右。
主要车型真实续航表现对比
2025年夏季的多项测试为我们提供了各车型在高温满载条件下的续航表现。
纯电动车型中,小米SU7在极限测试中续航达457.7公里,续航达成率为55.1%;特斯拉Model 3极限里程为345.9公里,续航达成率55.1%。
插电混动车型表现相对稳定。海豹06极限续航里程达到1233.7公里,加油量69.14L,极限综合油耗5.60L/100km;银河星耀8极限续航里程为1205.6公里,极限综合油耗5.81L/100km。
商用车领域也有亮点。潍柴新能源商用车在吐鲁番45℃高温测试中,蓝擎EHPro156度车型实际续航达460公里,续航达成率88.5%。
欧马可智蓝ES1·165纯电轻卡在全程开空调、货厢温度-18℃的条件下,百公里电耗仅38.8kW·h,满电预估续航可达425公里。
应对续航衰减的解决方案与技术展望
面对新能源车续航衰减问题,消费者可采取多种应对策略,而车企也在不断推进技术创新。
热管理系统升级是技术突破的关键。部分高端车型搭载热泵空调系统,通过逆卡诺循环实现制冷制热一体化,能耗较PTC加热器降低50%以上。
纳米06的“智焓”热管理系统,通过12颗传感器实时监测车内温度、太阳辐射量、乘客数量,自动调节压缩机功率,比传统定频空调省电35%。
智能温控策略也能有效降低能耗。预冷功能可在充电阶段提前降低车内温度,避免行驶中高功率运行。某车型通过APP远程控制,出发前30分钟启动空调,使行驶阶段空调能耗降低18%。
局部温控替代方案同样值得推广。座椅通风/加热功能通过直接作用于人体,能耗仅为空调系统的1/3。实测显示,仅开启座椅通风可使体感温度下降4℃,同时减少综合能耗27%。
充电技术的进步为缓解续航焦虑提供了支持。纳米06的3C超级快充可在18分钟内充至80%,配合全国超242座高速快充站覆盖,大大提升了补能效率。
未来,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有望根本性解决续航衰减问题。某实验室研发的硫化物固态电池,在-20℃至60℃宽温域内保持95%以上容量,配合智能温控电池包,可使空调系统能耗占比降至8%以下。
消费者选购与使用建议
对于计划购买或已拥有新能源车的消费者,以下几点建议可帮助优化使用体验。
选购时关注能效表现。除了官方标注的续航里程,更应关注实际续航达成率。例如,纳米06在35℃高温加全程24℃空调的工况下,实测续航达成率达87.5%,远超行业平均70%的水平。
使用习惯的优化同样重要。合理使用内循环模式可提升制冷效率30%,但需每20分钟切换至外循环以保持空气质量。将温度设定在24-26℃区间,既能保证舒适性,又可使续航衰减控制在12%以内。
提前规划行程与充电。对于长途出行,提前规划好充电路线,避免电量焦虑。例如,纳米06车主在700公里行程中,通过两次15分钟的快充(各补能200公里),顺利到达目的地。
关注车辆隔热性能。选择采用双层镀膜玻璃、隔热棉等材料的车型,可将车内温度上升速度降低40%。某款车型通过优化车身密封性,使空调负荷减少22%,同等条件下续航多出18公里。
新能源车续航在高温、满载、开空调等真实场景下面临挑战,但技术革新与明智使用策略正在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纳米06在高温测试中续航达成率超87%,潍柴新能源商用车在吐鲁番60℃高温下仍保持稳定性能,这些进步显示出行业正在积极应对续航衰减问题。
选择一款适合自己需求的车,并掌握科学的使用方法,才能在享受清凉舒适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电量焦虑”。
参考资料
《新能源汽车续航是不是有点虚啊?实测高速开空调,比标注少了150公里,常见不》- 搜狐汽车(2025年10月15日)
《新能源车续航实测:开空调后缩水超期待,差距惊人》- 易车(2025年10月15日)
《开过插混车才知道,原来所谓的上千公里续航,大多是皇帝的新衣》- 网易订阅(2025年8月5日)